赵孟頫是什么时候的书法家?
“元人读书风骨,实自赵松雪开之”(明·赵介《云麓漫钞》)。 “国朝书画家以赵文敏公为第一”(清·朱彝尊《静志居琴趣》)。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宋太祖赵匡胤十五世孙。
其祖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父亲赵与父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赵孟頫幼年时聪明过人,博闻强记,善写文章。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因父荫受封为从二品嘉议大夫。后入仕,官至一品翰林学士承旨,晚年荣禄大夫。
他博学多才,精通音乐,会作曲,擅画儒学、山水、花鸟,又工书法,能诗文。他的作品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碑刻,《兰亭十三跋》,《道德经》,《真草千字文》,《六体千字文》,《洛神赋》,《秀逸轩诗集》等。
他的书法成就最高,于楷书有魏晋风度,于行书承王羲之,于草书学怀素,并取法于李邕,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他的楷书端庄雅致,行草书则流畅自如。
在元代,他的书艺被推为上品,受到众多同辈和后世书法家推崇。《书史会要》评价他:“元朝书家,鲜于君泽、张昭佐之后,推赵魏公(即指赵孟頫)一人而已。”
明朝王穉登《续博物志》说:“元至正间,士林翰墨,惟赵松雪、袁景文为冠。” 清朝刘熙载《艺概》中评述赵孟頫书法艺术成就及影响:“元赵魏公(即指赵孟頫),古雅遒劲,自成一家。
子昂以唐贤欧、褚、虞、王诸大家笔法并用,而尤得古法。故其书清婉秀丽。后人作赵书,往往疏浅尖利,盖未能得其用笔之妙处也。” 如今,我们欣赏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大多为行书或草书。这是因为赵孟頫的书论中有“真行草篆隶五体,惟草书不如晋人”的说法且他本人的艺术创作也是着重于行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