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芳书法家字值钱吗?
最近,看到网上很多关于“最值钱的书法”、“最贵的书法作品”,这些标题很吸引人眼球。 不过,看完这些标题,我也很想吐槽一下。 “最贵”和“最贵”虽只一字之差,但表达的意思却是截然不同。 如果只说“贵”,那这个作品是否就一定价值不菲呢?未必! 因为书法价值的判断非常主观且复杂多变。 同样一句诗,不同的人书写,其书法价值和价格都可能大相径庭;同一首诗,不同的题跋,也可能会影响作品的最终价格。 所以如果只用一个“贵”字来评判书法的价值和价格,那就很容易以偏概全了。 再说“最”字。 这个“最”字就很能说明问题——“最高价”、“最高价”,一开口就把价格定位在了最高点。 那既然是“最高价”,又怎么知道是“最高价”呢? 是当事人自己说的,还是网络媒体断定的? 其实,不管是个人还是媒体,他们所说的“最高价”都是指“拍卖的最高价”或“成交的最高价”。 但问题是,拍卖会上的竞价,是买卖双方市场行为的最典型代表——一方想买到这件作品,另一方也想售出这件作品,而最终的价格正是基于双方的共同认知而产生。 所以,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他们在出价和还价时都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比如,在拍卖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一方开出的价格,对方很满意,但因为别的原因(如避税),对方不愿收这个价,于是双方你来我往,各让一步,最后达成双赢。这种情况下的成交价格就会低于真正的高价。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拍卖会上的竞价有“假”的成分。比如说,当一件作品的价位高至一定水平后,有些人参与竞拍只是为了展示身份,而非真的想要这件作品,所以他们往往会将价格抬得很高,然后再退一步,这种“假”竞价的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炒作,这也会影响作品实际的成交价。 因此说,仅凭一个“最”字,就想认定某件书法作品就是“天价”,这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