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姜什么之?

夏雪宸夏雪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姜”是上“女”下“高”,读音jiāng 。 这个名字可能是误传或旧时民间的称呼方式导致今天人们误以为是姓“姜”。 此人原名姜士湘,字希儒、号姜园(1925年—2018年),江苏南通人。幼承家训,酷爱书法艺术。早年求学于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因战乱先后流寓武汉、重庆及云南等地任教。1946年起定居香港。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画院荣誉院长,新加坡中华书学会顾问,中国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日本书道研究会顾问。

其代表作有《岳阳楼记》《归去来兮辞》《前赤壁赋》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型展览中展出并广为收藏。出版作品集三十余种。 这里有一篇他本人写的自述: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我的先祖姜宸英是康熙朝的名臣,曾担任过刑部郎中、直隶巡道等职。他的《苇间书屋题跋》流传至今,为海内孤本。我祖父姜柏园是光绪甲午科举人,曾任过江西奉新县知县。父亲姜锦文,少时家贫,靠典当度日,得以进北京大学,毕业后又因抗战流亡到武汉、重庆和昆明,以教书为生。我随父迁居香港后,曾创办新亚书店和“新亚文化教育基金会”,出版了《新亚丛书》。我在香港教过书,后来从事房地产投资,成了富商。

我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喜欢写字、作画。少年时曾经临摹过张旭、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帖,也学欧、赵各体。但后来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开始崇尚“二王”以及苏轼、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大家的作品。特别是苏东坡的《寒食帖》,我一生痴迷不衰。 在香港创业成功后,我开始在全国各地收购文物、字画。据说当时有一幅齐白石的画和一个唐代司马端的陶俑,我出价很高但人家没有卖给我!我还收买过吴昌硕、任伯年的字画,但都没有成功。最得意的一次是他,我花了300万买了张大千的泼墨荷花,很值得!

后来我进入老年,开始专心钻研书法,每日临池不辍,对赵、欧阳询、褚遂良、钟绍京的碑帖进行精心临摹。我创作的时候喜欢用长锋羊毫,蘸足墨水,深笔沉迹地写字。力求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我写的字,结体端庄、笔画清晰、力透纸背且苍劲飘逸。有人说近看如砖铺路,稳重大方;远观似行云流水,自然洒脱。我自己不是很在意这些评价的。 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重建我家当年的书房“藕轩”——我出生在江南水乡,对那座书房有着难忘的记忆——那是我的精神家园,可以让我安放心灵的净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