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吴什么超?
应该是“中国书坛‘三皇’之一”的启功先生,他的书法造诣很深,为人谦逊有礼。他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画家、教育家,他在艺术上的成就离不开他的老师。
1935年暑假,18岁的启功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近代著名国学大师黄季刚先生学习古代汉语和训诂学。
抗战爆发后,学校南迁,他随校前往重庆,后又转至桂林,坚持授课七年,直至抗战胜利。在这段时期里,他也向梁思成、林风眠等人学习了绘画与雕塑。 新中国成立后,启功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同时担任《历史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兼少数民族史组组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社会动乱,他自请外出“探亲”,因此躲过一劫。
改革开放后,启功的书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开始享誉海内外。当时不少人都以能得到一幅启老师的字为荣。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幅他的行书作品,常受长辈夸赞。可惜后来丢失了,至今令人懊悔不已。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了。很多人都知道启功是位享誉海内外的书画大家,找他求字的人越来越多。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位享誉盛名的艺术家竟是一位谦和儒雅的君子。
有一次,一位好友到他家去拜访他,看到他正在侍弄花草,于是上前打趣道:“人家都是写字作画,你偏偏喜欢花花草草,真是闲得慌!” 启功听后,淡淡一笑说:“我的字值钱吗?” “当然值啦!每平尺至少万元吧。”朋友故意开玩笑地说。 “那能买多少钱的花呢?”启功反问道。 “这……大概要花很多钱吧。”朋友被问住了,结结巴巴地说。 启功笑了笑:“我这些字才值几个钱呀?不过是我的一点儿玩物罢了。你要是感兴趣,我可以送你几幅。”说着便让家人拿出一叠托人写的字,让朋友随便挑。 朋友看着满桌的书法作品,连连摆手:“哪能要您的真迹?我对您的字很尊重,如果送我赝品,我可不要啊!” “哈哈……” 启功听了大笑起来:“这些字都是假的!怎么会是真迹呢?”
朋友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您是在教育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呐!” 启功笑着点点头:“你能这样想就好。做人就要像我这花盆里的花,虽然普通,但只要有阳光、水和肥料就能茁壮成长。而有些人就像温室里培育的鲜花一样,虽然艳丽,但经不起风霜雨雪的摧残。” 听到这里,朋友不禁肃然起敬,说道:“您这是在教诲我们做人要做花草,不做娇贵之花呵!” 启功摇摇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自己平常,他人也不要把我当作娇贵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