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什么培书法家?

扈婧弦扈婧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看到这位作者这么认真的态度,我也很受感动,决定好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必须承认,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确实是传承自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笔法。如果仔细观察他们的作品,会发现其笔迹流美,笔画富于变化;而且多字之间,气息贯通,有如行云流水一般。这是因为他们遵循着古人“书贵有韵”的原则——“书之妙道,在于用笔;用笔之法,在于轻细而重按。(张旭)所谓轻者,谓下笔须轻到;所谓重者,谓结字须厚重。”“故每作一字,须有一字之法,逐字安排,不可乱也。且左右结构,疏密均布,上下结构,轻重迭落。”(孙过庭《书谱》)可见,“轻”是指写字时力度要恰到好处,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重”是指结字要稳固扎实,不能松散软弱。只有把“轻”和“重”结合得好,才能写出神采飞扬而又稳重端庄的字。

但王羲之王献之时代的“轻”与“重”和今天有所不同。古人所说的“轻”,指的是力量传递中的“蓄”;古人所说的“重”,指的是力量传递中的“发”。这种“蓄”与“发”的力量传递过程,是形成汉字书写节奏的过程。也就是说,古人是通过有节奏的“蓄”发,来表现汉字的神采。 王羲之传世墨迹中,《快雪时晴帖》《寒切帖》《姨母帖》,以及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古人特别重视结构的章法,也就是多字之间的联系。他们讲究“计白当黑”的布局方法,在空白留得多的情况下,通过“无”来烘托“有”,以“有”来统领“无”,做到“计白当黑,疏处还可走马;暗处还教点灯。”(孙过庭《书谱序》)所以,我们在看待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作品时,应该将单个字放到结构中去观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