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家杨恩昆是谁?
杨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前辈,他于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大炼钢铁”、“深挖洞”、全民皆兵的时期,国家物质极度匮乏,但中央美院仍然坚持每年从全国选拔几十名优秀高中生到学院深造,杨老先生就是那年的本科插班生。 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我还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读书时,有一次和学长们一起去看望杨老师,他当时已经退休,住在北京新街口附近的一个小两居里。那次拜访让我印象很深,虽然那时我也经常去拜访一些画院院长或美协的领导,但像杨老师这样在艺术上卓有成就而又生活极其简朴的艺术家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记得很清楚,他的客厅里只有一张简单的桌子和几把椅子,靠墙摆着几个布袋子,里面装着笔墨纸砚,正面墙上挂着几张尚未完成的写意山水画稿,整个房间简洁明亮,没有一丝一毫多余的东西。 杨先生一生潜心于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他最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画,他的作品气韵生动,格调清雅,富于书卷气和思辨性。尤其是他的花鸟画,笔墨舒展自如又不乏法度,意境深远又充满诗意;他的山水也很别致,不拘泥于传统山石林木的勾勒而多加以诗情画意的渲染,因而在当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和推崇。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当时处于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各种观念纷纷涌入中国,对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此时,作为有相当造诣的艺术家,杨先生的观点却显得很“保守”。他曾对我说,他最喜欢李苦禅先生的一句话“书画之道无它,妙在笔法,法由心悟,始于临摹……惟临池不辍,功力日深,自然妙生”。所以他一直坚信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方法,并以此要求自己的学生。
不过,我觉得杨先生最大的贡献并不在于他对传统中国画的研究和传承,而是他培养出了我国第一代职业画家群体。他在中央美院执教期间,开创了我国第一个职业画家培训班,这个班汇集了刘大为、袁浩、郭怡孮等后来享誉画坛的代表人物,他们继承了杨老先生对中国画创新的理想,成为中国当代画坛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