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砚哪种砚台带盖儿?
端砚 广东肇庆端州区人。唐代肇建端州(今肇庆市)东郊七星岩,以“四洞”、“二岩”闻名于世。这里山高林密,泉水清莹,石质坚实而又细腻,是制砚的最佳原料。所以从唐代开始就在这儿采凿紫石(后称端石),用来制作砚台。到了宋代,端州的砚台名声更大了。宋徽宗赵佶曾命人采掘端石,专门用于制造御用文具。
到明代,肇庆的端砚生产达到空前的盛况。明代文学家杨慎在《端溪砚石》中描述当时的情景说:“广东西部镇邑,有山曰端州,其山有溪,自岭北泻注三江。溪中多石,潜行泥淖之中,水力冲激,遂成坚洁。故砚材惟此最贵。然非仲夏不发,采之者必于晴明日中,循流而捞取,无过季也。”
由于端砚有如此多的优点和良好的市场前景,所以它受到文人的厚爱,在民间广为流传。 洮河砚 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的大洮河与支流小洮河中。古人所说的洮河砚,指的是大洮河边的洮河石制成。这种石头具有质坚、色纯、细润、耐高温等特点,是优良的画墨材料。用洮河石制成的砚台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并深受文人喜爱。宋朝诗人晁补之赋诗称赞道:“风池秋水日悠悠,浸玉何如浸草头;洗尽香泥滑体,墨花翻出琉璃瓯。”到了元代,人们发现生长在河床里的洮河石经流水长期冲洗光洁圆润,质地更紧密坚硬,而且颜色鲜艳明亮,成为制砚的上等材料。元明清历代都将洮河石的制砚技艺发展至巅峰状态。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在制造工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过去只能手工开料的洮河砚已经能用机器进行切割,使产品的质量更加稳定。但好的洮河砚仍然需要多年的浸泡才能加工完成,因此有“千年洮砚”之称。
婺源砚 又名徽州砚或新安砚,因原产于安徽省歙县婺源县(现已划归上饶市)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歙砚开采始于隋代,唐代时成为贡品。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说:“予尝于东坡书厅前设砚,其制甚古,刻作八菱形,背有稜,如古铜器,色绿如蓝,光泽可爱。”他所形容的正是歙砚特有的颜色和质感。到了南宋,歙砚的制作进入全盛时期。当时,许多富商巨贾都以拥有一套上等歙砚为荣。不过,后来由于战乱等原因,歙砚的采掘逐渐衰落。到了近代更是几近绝迹,目前仅歙县朱姓一族还延续着采掘歙砚的传统。他们所用的采掘工具依然十分古老,主要是水碓和凿岩斧,所采用的工艺也是传统的竹木结构。
澄泥砚 是一种人造的陶质砚台。根据古书记载,这种砚台始创于东汉,流行于南北朝,唐代后期逐渐失传。直到宋代,才在山西绛州(今新绛县)一带重新出现。因为澄泥砚是用过滤后的淤泥烧制而成,所以又被称为“绛砚”。它的特点是在阳光下可以散发出幽雅的香气,并且不怕冷热,即使泡在水里也不会腐烂。澄泥砚的贮墨时间长,磨出的粉末细润,且与原墨一样经久不耗。 除了上面介绍的四种砚台外,我国的砚文化中还包含有特种用途砚、民间实用砚以及碑帖刻石等品类。它们都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珍贵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