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贵的几福名画?
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没有一幅画能比《清明上河图》更贵。 《清明上河图》是宋朝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现属于国家珍宝。虽然这幅画的真迹已经失踪,但目前流传下来的都是宋摹本。 2011年,北京保利拍卖的《清明上河图》拍出了1.04亿元的高价;同年,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幅出自同一个人的《万笏朝天》也拍出713万美元(约4393万元人民币)高价。 但比起几幅已经下落不明的名画,这两幅都显得逊色了。 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有一幅《草堂冷翠图》,画上写着他的自跋:“此图曾入内府,乾隆皇帝甚爱之并亲笔题诗于上”。后来这幅《草堂冷翠图》流落到日本,又被大收藏家旧宫内厅收购,并专门设立了“冷翠馆”以收藏、展售该作品。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因为中日和谈以及民间文物交流增多,《草堂冷翠图》从日本回到国内。上世纪60年代初,又被送到美国展出。 据一些学者估计,这副原本由三米宽的巨幅画卷现今可能价值超过20亿美元。但如此昂贵的价格在国内依然被另一幅清代字画超越——那就是乾隆皇帝亲自题诗的《富春山居图》。
其实,《富春山居图》本身并不如《清明上河图》那般有名,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最贵的古画,是因为它有两个版本:初代画僧黄公望所作《富春山居图》及后代画家所绘的《富春山居图》。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后者的后半段。 因为前半卷流失海外,现在要完整的欣赏到这份国宝,必须经过电脑技术拼接合璧,而这项工程由北大等机构合作完成。 另外,《富春山居图》还有一个身份——“国宝中的国宝”。这是因为在20世纪,这件作品差点因为战乱彻底亡佚。
1938年,《富春山居图》随故宫博物院同仁南迁至广州。抗日战争胜利后,故宫博物院迁运台北市。但在运往北京的途中,因战事紧张,《富春山居图》等珍品都被压在箱底,未能启程。直到1949年,这些文物才陆续抵达北平。 而《富春山居图》的坎坷经历还远未结束。在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国家经济困难,政府决定出售部分文物以应对财政赤字。当时,很多文物都低价或无偿献给国家,《富春山居图》也不例外。
不过,这件文物的归宿最终让中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台湾故宫博物院用相同尺寸的《溪山行旅图》换取了《富春山居图》。 如今,《溪山行旅图》仍珍藏于台北故宫,而《富春山居图》则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载体,她频繁现身于各种文艺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