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阳光下怎么变白色?
谢邀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趣,可以总结成一句话——「纯天然的翡翠在自然光下也是纯自然的颜色」。 先摆结论——翡翠在自然光下(日光灯、阳光等)是呈现出自然色的;而人工光源(夜灯、电脑屏幕等)会使翡翠呈现偏色。 这是因为天然翡翠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多晶颗粒集合体,不同种水的翡翠,其内部的结晶颗粒大小和结构疏密程度都有明显差异的。
用光学原理来解释的话就是,天然翡翠是多面体解理发育,具有多方向性,在不同光线角度下会产生不同的折射效果。而经过抛光处理的翡翠饰品的表面一般会被磨平,但是内部的结构却无法真正改变。天然翡翠在自然光线下是呈现出相对复杂的颜色变化的,而经过抛光处理的A+级翡翠则整体呈现较浅的翠绿色,B+级翡翠则会呈现较深的绿,C+级则会呈现淡黄色。所以,从肉眼辨别上来说,A+级是最接近“鲜绿色”的,而C+级是最接近“浅油青”的。 不过,当自然光强度发生变化时,比如白天与黑夜交替,或者阴晴变幻时,天然翡翠的颜色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很微妙的,需要仔细辨认才能发现。 而经抛光处理的A+级翡翠以及仿若天成、不加打磨的B+级翡翠,在自然光线的照射下颜色都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对这两种级别翡翠认可的最主要根据之一。
翡翠在强光线下变白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这是由于翡翠的折射和反射等光学特性产生的结果,属于透明体在强光下的正常光学现象。但是,不是所有透明/半透明的翡翠在强光照射后都会有发白的现象。强光照射后变白现象容易出现在透明度高、颜色深(即色浓度高、色度深)的翡翠上,例如“蛋黄糕”色的老坑冰种或玻璃种。对于那些颜色淡或透明度低的翡翠,强光照射后一般只会更明亮些,而不会变白。
一些透明程度高、颜色深的翡翠(左图),在光线较强环境下观察其色彩会变淡(右图)
这种变白情况之所以会在透明/半透明的翡翠上发生,是因为当强光照射到翡翠表面,部分光线发生反射,其余的光线进入到内部,其中的一部分光线在内部发生多次反射,并从各个方向返回到表面后散射出来,而表面同时也有光线反射出来。此时,若从翡翠的正面或侧面观察,这部分翡翠的颜色就会由于反射和散射出来的光线增多(即从翡翠内部和表面出来的光线增多)而变得发白。
另外,在翡翠的表面有一个很薄的空气层,当从翡翠内部反射出来的光线从翡翠内返回到表面空气时,由于翡翠和空气的折射率相差很大,所以光线在翡翠与空气的界面反射很强 ,且反射出来的光线基本没有色散,即返回出来的光线为白光。如此一来,从翡翠的正面或侧面观察翡翠的颜色,翡翠的颜色就会因反射白光而显得发白。
翡翠饰品的表面有极薄的空气层,在翡翠内部多次反射的光线返回到表面时,白光因翡翠和空气的折射率相差很大而产生很强的反射,使得翡翠从侧面或正面观察都容易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