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翡翠底子化开?

舒博琛舒博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天然翡翠在形成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变化,比如:晶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形(俗称“石纹”)、晶体间的结合方式可能发生松动(俗称“绺裂”)等等;这些在翡翠行业里都被统称为“翡翠的发育变化”,是自然形成的,并非人为所致。 但人们常说的“充填处理”“浇铸填充”“注胶”等,则是另外一回事了。虽然这些也被称作“优化处理”,但本质上是不同的,因为这其中有人为介入的因素。 当然,这些说法在民间也都很常见,本没有严格界限,只是人们一般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

接下来简单讲讲什么是“冰种”和“玻种”吧——这两个概念是商业上的叫法,而非学名或专业术语。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是指某翡翠的透明度很好,像是晶莹剔透的冰块或是纯净的水晶体,因此叫做“冰种”或者“玻种”。

不过,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将一块原石切出多块牌子的时候,由于每一块的透明度都会有所不同,所以不能单纯地依据透明度的标准来判断水头的好坏。例如:有的人喜欢把透明度好的那块留出来做主腰,而将较差的放在边角位置做出牌形,这样整块玉石就“水头足”了。

题主提到的“化开”应该是“融化”的意思,想必指的是在抛光时,表面的反光出现了扩散的现象。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且属于正常的情况。这是因为:翡翠是一种多晶聚合体,在抛光过程中,表面的一些晶体可能会因受力不均匀而发生移动甚至脱落,这时就会使光线能够穿透进来,出现所谓的“融化”现象。

除了晶体间相对移动造成的“融解”外,有些商家还会利用强酸浸泡的方式(即所谓的“洗洞”)来去除杂质和提高透明度。当然,这种方式会对翡翠原来的结构造成一定破坏,导致颜色略微下降,但对于卖相有很大的提升。

高仔易高仔易优质答主

底子化开翡翠看上去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就是行内人所说的“起胶”或者像起“猪油”一样,这样的翡翠看上去有种温润如玉的感觉。这是因为强光照射到翡翠上面,由于其内部绿色部分与白色部分的折射率存在略微的差别,有一部分的光被反射出来,出现光和颜色混融的情况,所以看上去有一种颜色和底子化开的感觉。

通常这种效果多出现在胶地、油地的翡翠上,玻璃地、冰地的翡翠也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一般翡翠的“起胶”只存在与老坑糯化种、老坑冰种、半玻璃种、玻璃种,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新坑老坑”,“老坑”的意思就是旧矿的意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