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又叫翡翠又叫玉?

阮德阮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玉”和“翡”、“翠”的关系,可以用《说文》里的一段文字来说明: “ 玉,石之美者曰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绎而理,慎之方也;坚刚而不屈,义之方也;廉而不刿,礼之方也;折衷允贞,哲之方也。” 这几段话的意思是说:玉是一种石头,但必须符合五种美德才算得上是玉。它有五大特点:湿润而温暖的触感,象征着仁慈;细腻而有序的纹理,象征着谨慎;坚硬而有光泽,象征着正义;棱角分明,却没有锋利的尖刺,象征着礼让;能包容万物,折射出各种色彩,象征着智慧。 有“五德”,当然算是“玉”了。 这种解释,让人一目了然。不过要注意,这五个特点中只有第三个才特别指出是“翠”的特点。前面四个特点,都是通说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只有“硬而亮”的石头才能叫翠,而且只有绿色(含青色)的翠才行。

但是“玉”的概念就宽泛多了,除了需要具备上述五个特点以外,还必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美丽的颜色,二是质地要温润。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石头太多了,几乎囊括了所有漂亮的石头,可见“玉”的范围有多么大。 “翡”原指红色的玉,后来专指红色宝石。目前市场上见到的“翡”大多是人工染色处理过的红玛瑙或染色的玉石碎片。真正的“翡”,应该是指天然形成的红色宝石,即红宝石。

暨凯然暨凯然优质答主

在古代,“玉”的叫法非常广义,几乎人们所能见到的所有细粒状,致密状、以半透明-不透明为主质地坚硬、油脂或蜡烛光泽的美石,都能被叫做“玉”,翡翠在未传入中国时,这些美石包括玛瑙、黄蜡石、独山玉、缅甸玉等玉石种类,它们在中国的不同区域被当地的人先祖选作“玉”,制成玉器使用。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多个种类的“玉石”共存过的现象,也因地方文化的不同、玉石性质的不同,以及“玉石观”的影响形成地方独特的玉文化。

“翡翠”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出现很早,古代所称的翡翠,一般是指一种翠鸟,又名赤目、火颈、鹭鸶等,广泛分布长江以南和西南各地,是中国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常见种类。该鸟的雄鸟额、颊至上喉暗宝石绿色,雌鸟微黄;下喉至上胸暗亮红色,雌鸟砖红色;背褐色,下体白,嘴和脚暗铅色,古人非常珍视此鸟。

古代一些典籍和文学作品中亦曾记述和咏颂过该鸟的羽毛颜色,如: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其雄青绿色,谓之翠,其雌赤黄色,谓之翡”;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翡翠出南方,色微赤,雄曰翡;出西方,色微青,雌曰翠”;唐、李德裕《题品》“眼生蒙翠羽”;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等。

由此可见,古代典籍中,翡翠一词有指翠鸟,有指其羽毛的颜色,没有我们今天所说的由硬玉和钠铬辉石等矿物组成的、宝石级的石质美玉。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玉”,应是和田玉,因此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人们的心目中,“玉”更多地是以和田玉为代表的石美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