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有哪些品种?

涂妍兮涂妍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到翡翠原石的种类,可说的内容真是太多,而且每类原石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在这里就简单说说吧! 原生翡翠原石——属于天然形成的翡翠,一般指产于地质运动过程中的次生矿床(岩),经风化、剥蚀、水流搬运而形成,此类玉石的原石特点表面粗糙,颗粒明显,常见外形不规则的棱角,质量好坏取决于翡翠的质量。

次生翡翠原石——由河流、冰川等搬运到陆地,经过细水长流的不断冲刷和日晒雨淋的洗礼逐渐脱去表皮,最终形成目前我们见到的次生翡翠原石,由于经历的过程较为复杂,因此质地相对细腻,外观上也会更光滑一些。

山料——又叫山采玉,是指开采出来未经雕琢的玉石原料,呈块状体,有一定的厚度,表面有绺裂、杂质等瑕疵。

籽料——是经过流水搬运至河床里的玉石,因为长期受水的冲击、浸泡,外表风化形成厚薄不一的皮壳,并沾染上泥土、沙子等物品,因而表面看起来较粗旷,多有坑洼感,内部结构也比较松散。

水冲料——是开采后受到过水冲击的玉石原料,一般会有外皮脱落,表面的棱角也会因此而变得圆滑,但质地通常比较粗糙,内部不均匀,有裂纹。

滚筒料——也称“磨圆料”,是指采用滚筒式切磨机生产的翡翠成品坯料,特点是边廓光滑,多呈椭圆形,具有磨砂质感,其颜色、透明度与山料近似。

片料——是指将整体较大的原石头通过切割机切成尺寸较小、形状较规则的小块,再经过研磨抛光而成形的翡翠制品。

怀怡然怀怡然优质答主

现时常见的翡翠原石品种有:山石、水石、旱石、半山半水、金砂地子、黄砂地子、黑砂地子、紫砂地子、外绿种、油石、麻皮石、木树根、黑皮石等等。

由于翡翠是缅甸的特产,必须到缅甸去购买或挖掘,而且是成批购买,成块挖掘。因此对于那些首次买料的人会感到畏惧,特别是见到那些奇形怪状的外皮,心里会打鼓,莫非都是皮包铁(外观好看但里面乌龟壳)?

其实,根据我们的经验,皮壳观察得好了,还是有一定的准确率和把握的。现在将我们见到过的主要种皮归纳总结如下:

1、白麻皮:这类皮壳比较多见,皮壳是白中带黄,有黑色、灰色、深茶色、绿色等杂色,且有许多凹陷的坑点,行内人称为麻点。一般说有星星点点绿或大片绿的可赌。

2、绿麻皮:此类与白麻皮类差不多,只是皮壳以绿为底,多有黄、白、灰等颜色杂斑。

3、黄麻皮(也称黄沙皮):此类皮壳以黄色为底,多有灰白、灰绿、黄褐杂色,麻点较少。绿色较少,行内人称之“无绿不开窗”。即使开窗有绿(黄)水,也多以绿半水为多,并且成小颗粒状。

4、黑麻皮(也称黑砂皮或黑沙皮)和乌沙皮或乌砂皮:前者皮壳以黑、灰色为主,呈砂粒状,有大小不等的凹坑,麻点较少;后者皮壳以黑绿色为主,呈颗粒状,多混杂白、黄、绿等色。这两种皮壳常统称为黑皮。翡翠原石开窗多见黄绿半水,色佳者极少,大多内青外黄。因此行内人称为“铁壳乌龟”,或称为“看准了买,看准了废”。

5、铁锈皮:此种皮壳有黑、茶、棕、褐、黄、绿、白等色,质地坚硬,且含有细颗粒状金属化合物,其颜色类似铁锈故而得名。这种皮壳的翡翠大都无绿色,就是有也多呈细丝状,分布极不均匀,且色不正。

6、黄蜡皮:此类翡翠皮壳光滑,有蜡质感,有黄、浅绿、褐等色。黄皮无绿也有晶种,其水色与细皮、冰种(水石)相似,行内人称“黄皮不开窗”;绿皮常有绿到青的色泽并有少量黄颜色或白底青,但大都色不正,色味发蓝,多为半水色或粉青色。

7、绿花皮:此翡翠皮壳多呈现翠绿色,且有光泽,比较少见,如果出绿必是上等晶种。

8、紫花皮:此皮壳有白底或绿底,但多为青底,色彩艳丽,为紫色或茄皮紫色。其紫颜色只在表皮,多有少量绿色,但其绿色一般不正。

9、蓝花皮:皮壳呈蓝色,多为淡蓝色和灰蓝色。这种翡翠大都晶种不错,若蓝色不深,常可出绿色。

10、红花皮或红皮:皮壳外多为红色或粉红色,行内人称“出绿不过绿”。

11、黑花皮:皮壳外多为黑色、黑紫色,很少有绿色。

当然,有经验的赌客(行内人称“做活口”)会根据水翻砂、黑翻砂、黄翻砂、紫翻砂、红翻砂等砂皮的不同颜色和包体类型来“做活口”。例如水翻砂(冰种、玻璃种、紫罗兰)的砂皮是粉青色、粉脂色、茄皮紫色,黑翻砂是黑色和乌绿色、紫色,黄翻砂是棕色和黄色,紫翻砂是紫色、茄皮紫色。因此,在翡翠交易中,翡翠商人大多会将赌石(俗成有皮壳的叫赌石,没皮壳的叫山料)切成小块,保留一定大小的皮壳,以便赌客们购买时观察皮壳“做活口”,提高中奖率(行内人称看皮壳出活口为“皮壳出活”,而“皮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