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棉线好不好?
“棉”是翡翠原料皮壳上的硬结,或者翡翠成品里的纹理、瑕疵等,被形象地比喻为天然翡翠的“絮”(或称“石花”)。 这些“棉”大致由硬玉纤维构成,有的白色,有的灰色,有的浅褐色,形状有丝状、条带状、团块状。
一般来讲,“棉”越少越好,如果一块翡翠原料皮壳上的“棉”极少,就可以想象这块原料切出的翡翠成品会多么完美、通透;不过凡事无绝对,也有部分优质翡翠的“棉”较多,这种“满棉”的料子,如果颜色美、种水好,也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所以用“棉”判断翡翠好坏是很不科学的。
但要注意的是,有些劣质翡翠为了冒充高档货色,会在表面做出“棉”的效果。比如人工填充胶体后,再经过高温高压处理,使胶体进入翡翠的晶格之间,增加翡翠的密度和硬度,从而变得“水头”更好,看起来更“干净”、“细腻”,而且耐磨程度也大大提升。
当然这种方法做得再好也是有破绽的——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细微的云雾状痕迹。另外,这种假“棉”是用非天然的物质填充的,所以手感上会有差异,用指甲刮削会出现刮辣感。
最后,最保险的判断方法当然是找专业人士。当然啦,买翡翠嘛,主要还是看眼缘~
翡翠有棉丝,这是很常见的。一般情况下,这种带棉线的翡翠多为冰地或是冰玻璃地,好的棉丝能增加翡翠的朦胧美,使翡翠看上去更有灵气。但不好的棉丝会影响翡翠的通透度。所以在挑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而且这样的翡翠价格比同级别的无棉丝的翡翠稍低。
带棉丝的翡翠要选择棉丝细腻,不影响底子的通透度的为佳。棉丝是翡翠内部的一些微细纤维状、颗粒状、片状等杂质,其色调和翡翠的底色相同或十分接近,一般呈白色,绿色翡翠中也常会出现黑色棉。棉给翡翠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降低了水润感和通透感,影响了成色。棉也是翡翠内部结构的组成部分,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在所有翡翠的缺陷中,如果一定要进行排序,裂绺要排在最大缺陷,而棉则只能排在第二缺陷。裂绺一旦出现,除非通过大工程的雕刻去重新设计利用,否则其将可能成为安全隐患,甚至导致翡翠制品的报废。裂绺的存在,意味着翡翠的品质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相比较而言,棉对翡翠的危害相对较小。很多“玻璃地”翡翠中往往存在微细棉,从近处观看,会感觉翡翠品质受到些许影响,但若稍离开翡翠,从远处观看,则其“玻璃地”的通透感觉并未受到伤害。此外,人们经常所说的“柳”、“白棉”、“脏点”等常常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有时会被混为一谈或相互转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