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手镯带出很多棉絮?
谢邀。 首先,这个问题有两个问题:一是“棉”是怎么形成的;二是怎样判断“棉”的多少。 关于第一个问题,目前学界还没有定论。有学者认为“棉”是后期形成的,也有学者认为是原生结构(即形成翡翠时就在里面了)。我的研究倾向于后者,因为有些“棉”状物在显微镜下呈现为纤维状、带状或者点状排列,并且有定向性特征。 如果这些“棉”是在形成翡翠时就存在了,那它们的存在形式就应该和构成翡翠的矿物(主要是钠质辉石类:纳长石和霓石)的结晶特点有关系。比如图1中这种典型的显微结构叫做“交生结构(intergrowth structure)”,它是钠长石集合体中自形钠长石的颗粒之间,被另一个晶型的钠长石或霞石等颗粒所分割的状态。可以想象成豆腐块中被穿插着细小的沙子。这种交生结构会导致视觉上好像有白色纤维状物的样子,但是这类“棉”敲碎后呈散片状,用抛光剂抛光后可去除。 所以,如果您的手镯中有这样的“棉”,不用担心,这不是瑕疵! 图1:“交生结构”(引自Lardy and Lin,2007) 但是,如果“绒头”(raised surface)明显,也就是所谓的“毛刺”多(比如说图2中的A部位),而且“绒头”大且粗犷,那就必须注意,这有可能是瑕疵。虽然不一定就是人工处理造成的后果,但至少说明这款手镯的种水较差。 如果是人工处理的,那这一部分可能染上了染色剂,用清洗剂洗掉就行。如果没处理过,而您又实在不喜欢的话,可以通过打磨来处理,但这样做会损失一部分钻石,毕竟钻石的价值要比“棉”的价值高多了。
图2:“皮壳”和“棉”(引自Gülsey and Bindenbaugh,2010) 第二个问题比较难回答,怎么说呢……感觉挺主观的……我认为是“棉”就少,你觉得就多点,其实差不了太多……呵呵。不过,我可以在回答问题的同时稍加分析,给您一点购买时候的参考依据。 我个人不认为一个完美的翡翠手镯里应该存在太多的“棉”,一般来说,有几个亮点或者是暗点状的“棉”还可以接受,再多就不太好了。当然,这是指内部“棉”的情况。至于外部“棉”,也就是手镯一圈的“皮壳”,是否完美无瑕取决于它的厚度。一般来说,厚薄的限度是这样的——以手指甲盖的长度作为单位,如果“皮壳”的厚度接近或大于这个距离,那就有点影响美观了。
最后补充一点:千万不要为了买没“棉”的手镯而要求卖家提供没有“棉”的照片哦~这样很容易被骗的~ “棉”是翡翠独有的特征之一,它像地图一样标记着翡翠的成长轨迹。了解“棉”的意义,才能在选购翡翠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