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翡翠可以带吗?
古代是没有翡翠的,所以古代人不可能带。 古书中提及的“翠”其实是指今之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一带,当地出产的一种软玉,颜色丰富,有绿、黄绿色(葱绿色)、浅红褐黄色等,颜色鲜艳,半透明至微透明,与现今的翡翠相似;也有极少数呈墨绿色的,类似当今的墨玉,但光泽较弱。
这种玉石在东汉时期就输入我国,而且很受欢迎,常做为装饰品用。如西汉时期的《周礼》中就有记载: “珠、玑、贝、玉谓之饰。”这里所说的“玉”就是指的“翠”。
魏晋南北朝时期,“翠”的地位下降,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青玉、碧玉和玛瑙等宝玉。到唐朝末年,“翠”的数量开始急剧减少,这是因为当时的南诏国(云南南部地区的一个政权)停止了向唐王朝进贡“翠”。
宋元时期,“翠”基本上消失了,代替它的是老坑玻璃种、冰种或豆种的翡翠,当然这种翡翠并不是产自云南的翡翠矿区,而是来自缅甸密支那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