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翡翠刷料?
在赌石、切石过程之中,除了水头、颜色等影响价格的因素外,还有一种影响因素是“裂”。有裂纹的翡翠,其价值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可能全废。所以,在切开石头的一瞬间,如果看见明显的裂纹,就应该做好降价或者退货的准备。 不过,有时候虽然切出的玉料存在裂纹,经过巧妙的雕刻掩饰,同样可以成为完美的玉器。但这样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所饰裂纹的位置不应该太明显,另外,设计者与雕刻者的水平也要足够高。
通常来说,下面这几类玉石的裂纹需要特别注意。 1.“黑纹”或称“墨线” 如果翡翠原石表面出现黑色的线条状条纹,这些条纹可能是天然形成的结构面,称为“鱼鳞纹”。如果这些黑色线条不连续而呈断断续续分布状态,并且颜色的深度变化较大,那么这些黑色线条有可能是由氧化铁渗入玉石内部形成的。这种类型的裂纹不太容易修饰,对价格的影响也比较大。
2.“白纹” 如果在原石上出现白色的条纹状,且较为明显的,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矿物结晶不均匀导致出现白色条带;另一种则是矿物质侵染形成。无论是哪一种,对于美观度的影响都比较致命,建议尽量避免选购此类原矿。
3.“翠丝”或称“绿纹” 在一块翡翠上出现绿色的线形花纹,称为“翠丝”或“绿纹”。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色戒和底部的矿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的。由于绿色是比较值得投资的色彩,因此对整体价格影响并不大。但如果绿色成带状分布,而且比较浓艳的话,就很可能成为致命的缺陷。 大家在购买玉石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特别是多留意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角落,有可能就会隐藏着大大的问题哦!
翡翠刷胶是在翡翠B货制作过程中的一道工艺,通过浸入填充高折射率玻璃胶使原本透明度较差的翡翠具有很高的透明度。在翡翠B货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对质地松散的原料进行酸洗处理,所以翡翠内部的结构已被破坏。而通过高压真空技术使胶体充填进入翡翠内部,会使得原本结构已破坏的翡翠具有足够强度去承受人们的使用,所以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刷胶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由于玻璃胶的稳定性不够,所刷的胶体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老化发黄,使翡翠的外观变差,降低了翡翠的美观性和商品性。
肉眼鉴定翡翠刷胶的方法:
1、“胶点”鉴定法。由于制作过程高压灌注,胶体会以原生裂隙或外力作用产生的裂隙为通道进入其中,胶在翡翠中有时会出现聚集,而形成具有明显特征的“胶点”。“胶点”的鉴定特征为:①“胶点”外部与翡翠的裂隙形态一致、内部呈团块状、油滴状、“蜂窝煤”状等。②团块状“胶点”的团块边缘常出现多条放射状“冰裂纹”,即业内所称的太阳纹。③由于胶体与翡翠硬度差别大,表面“胶点”常呈凹坑状。④“胶点”折射率比翡翠低,对光观察呈黑色或灰色点,反光观察点内常呈黑色反射十字。“胶点”鉴定法是鉴定翡翠刷胶的最重要的方法。
2、紫外光观察。对于“胶点”不明显的样品,可用紫外灯光照,一般胶体在紫外光下会出现蓝色或黄绿色荧光,以此鉴定翡翠是否被填充或染色。用荧光鉴定法要注意市场上有无色荧光的胶体,仅用此法鉴定还应结合其他特征。
3、其他特征。B货翡翠的鉴定还有翡翠自身特征的改变,如原生裂隙的“蜈蚣纹”变直(胶体使裂隙愈合)、原生“冰裂纹”被胶体充填后变模糊、“X”交叉纹消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