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造假方式有哪些?
1、“烧红”,把本色无色的翡翠用高压锅高温蒸煮,使其变成红色; 2、染色,用化学药剂染色,如苯胺染料等,使无色或浅色的翡翠变成深色;
3、浸油,也就是“灌浆”,在无色或者浅色的翡翠表面涂上特制的油料,经过一段时间,油脂渗入,可使翡翠的透明度变低;
4、充胶,用透明树脂等材料注入翡翠中,可提高其水头(透明度)和亮度; 5、漂白,使用强氧化剂浸泡翡翠,使其中淡色或无色部分染为白色;
6、染色、充胶并用,先染色然后充胶养护,效果更为牢固。 除了以上六种主要方式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比如将翡翠浸泡于盐水中,使其变色,再冲洗干净,即可增加翡翠的亮度。此外还有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等方法。 不过以上几种方式是常见的方法,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假货基本都是这几种,虽然各有优缺点,但是都很容易辨别。所以不需要太过担心。
当然还有更加复杂的造假手法,不过那些都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士来鉴定,普通消费者不易分辨,无需多虑。
染色
就是用胶和染色翠(染色石),仿作天然翡翠饰品的一种造假行为。这种造假翡翠的特点是颜色艳丽,无翡翠自然的感觉,绿色浓艳且成片出现,绿色和底子的分界明显。绿色不自然,色调暗淡且呈墨绿色、发乌、发黑,有些则呈比较鲜艳的蓝色。这种染色翡翠,胶和染色石都是以次充好的伪劣品,是用低档材料假冒高档材料欺骗消费者的造假行为,其价值较低,且不具有保值和收藏意义。
注胶
注胶翡翠俗称B货,就是天然翡翠因为内部裂隙较多,为了改善其外观,将其经过强酸侵泡后注入有机胶质的处理过程。注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去掉裂隙中的脏点,使原本很脏的翡翠变得干净、明亮。注胶,改变了翡翠的内部结构和本来面目,大大降低了翡翠的收藏价值。
染色加注胶
这种翡翠俗称C货,它是利用没有颜色的次品、边角料、石料或低档的玉料,在经过注胶后再对这些原料进行染色处理,从而得到假翡翠。这种C货翡翠没有真正的翡翠本质,其颜色不自然、色散不均匀,有些甚至颜色过分艳丽。通过观察,如果颜色和底子的分界十分明显、绿色过于浓艳且成片出现等不自然状态,则要当心。
人工着色
这是不法商人采取在翡翠镯口处上点红绿颜色,通过反光,使你误以为整只镯子都是有色的翡翠,以此牟利。购买时,只要注意观察并打亮光,这种问题就不难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