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为什么是绿?
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于“为什么水分子接近无色,但是矿泉水却有五颜六色”的感觉 事实上,天然翡翠的成分极其复杂,主要含有硅酸盐类矿物[1],如钠铬辉石(NaCrSi2O6)、角闪石(KAl5-7 Si8 O22(OH)2)等,以及少量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组成。这些矿物成分的颜色并不单一,比如绿色系主要是由绿辉石(Chlorospinel,含铁锂云母)引起的;而蓝绿色系则主要是由含锂的阳起石引起的;黄色系则是由含钍的萤石引起;白色系则主要是由钾长石引起。
天然翡翠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内部和外部应力作用导致晶体发生碎裂,从而出现色带,即所谓的“翠带”。如果晶体没有发生碎裂或者仅仅部分发生碎裂,我们可以把这种类型翡翠的色带想象成“丝带”或“条带状”分布,这时的颜色就会呈现“浓淡相宜”“深浅交织”的美感效果。 如果内部应力和外界压力过大,部分晶体完全碎裂并重新排列,那么原先的“丝带”“条带状”色带就会变成“块状”“斑点”甚至“云雾状”“花斑”,也就是行话说得“乱”,这时除非色料足够大,否则价格就会大打折扣了。 除了上述矿物之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可能进入晶格结构中,包括锰、钴、镉、铜、铬、镍等等,当这些元素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出现彩色的翡翠。也就是说,除了上述矿物质本身含有的色彩以外,后天上色的染色剂也有可能导致颜色的出现。
所以啊,颜色对于翡翠而言,就像化妆的女人一样,可浓可淡,可正可邪~
构成翡翠的矿物95%以上为硬玉,硬玉是一种含水的钠铝硅酸盐,属于一种造岩矿物。翡翠常为多矿物共生的致密块状集合体,呈柱状,粒径纤細,定向性明显,颜色多样,呈绿色,暗绿色,褐色,白色及藕荷色等,其主要颜色成因是由于含有铬和铁等微量元素。
硬玉的化学式为:NaAl(si2O6),组成硬玉的化学元素主要有氧(O)、硅(Si)、铝(Al)、钠(Na)四种元素,它们在硬玉中总含量达到了98.88%,其余的铁(Fe)、镁(Mg)、钙(Ca)、铬(Cr)和钛(Ti)等次要元素在硬玉中的总含量仅为1.12%,硬玉中除氧、硅、铝、钠这些主要造岩元素外,其它微量元素的含量非常少,而铬(cr)元素就是属于这极少数微量元素的范畴。
铬属生物圈元素,在地壳中以共生状态赋存于近700种矿物中,广泛散布于火成岩、变质岩及沉积岩中,但几乎总是以微量状态存在,常见于钙铝榴石类和辉石类中。
铬在自然界有+2、+3两种变价,含高比例的+3价铬元素的翡翠呈翠绿色或深翠绿色,颜色鲜亮,色美通明,是翡翠中上佳的色美品种,“翠”色主要决定于其中cr的含量及cr和fe的存在形式。在含绿色铬的翡翠中,当Al和Cr处于正相当氧化还原电位时,Al和Cr将分别以al3+和Cr3+状态存在。Al进入硬玉分子晶格中完全类质同像替代Si,而Cr3+则置换部分硬玉分子晶格中的Al3+或以气-液质点形式存在于硬玉的颗粒间隙,从而使硬玉呈绿色。若存在较低比例的+2价铬元素,翡翠则呈“油青色”。
含铁翡翠呈褐色或黑色,色晦不亮,价值大差,这种翡翠铁主要以Fe2+状态存在。在含铁翡翠中,Al3+和Cr3+进入硬玉分子晶格中,分别类质同像替代Si,其分子式为:Na[Al(Al,Si)Al3Si2O8]。当钠长石(Na[AlSi4O3])与硬玉之间发生交代作用时,若铁置换钠长石分子式中的部分钠元素,则钠长石变为黑云母,而黑云母即以暗色小点、小团等形式散布在硬玉中,使硬玉出现黑点或呈褐黑色,其分子式为:(Na+Fe3+)[Fe3+AlSi4O10(oh,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