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种蟒是什么?

寇永龄寇永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翡翠的命名中,“种”是指其结构,“色”指的是其颜色,而“蟒”则是一种特殊的长得像蟒蛇一样的翠绿色纹理,因此将具有这样纹理的翡翠称为“蟒纹玉”或“蟒龙玉”、“寿山石”(新山系),也有称它为“绿理石”或者“碧理石”的。不过这些名称都不甚准确,因其中文名字里有个“玉”字,容易与软玉混淆,所以比较准确的名称应该是“翡翠”。 其实,“蟒”这种特征是翡翠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内部晶体相互排列产生的。

我们看到的任何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微小粒子叫作晶体。自然界存在的绝大多数晶体都具有特定的形状,如方解石通常呈正方体,水晶常呈六边形,萤石一般为立方体等等。而翡翠则是由无数微小的晶体集合而成的。

不同品种的翡翠,其构成晶体的矿物有所不同,如硬玉质翡翠是由钠铬辉石(NaCI[Al(SiO)]6)和硬玉(Jd〔SiO〕4)组成的;而油青翡翠则是由钠铝辉石(NaAI[SiO]4)和硬玉组成。但是无论是哪种翡翠,其内部的晶体都呈相互平行排列的。当光线照射到这样的结构上时,就会形成反射、折射和散射,从而显现出多彩的色泽。如果排列紧密,会呈现浓艳的色调,而如果排列疏松,则会出现淡色的色调。 然而,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它在创造美丽的同时也制造了些许的麻烦。因为任何一种玉石都是由岩石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这个过程叫做“变质作用”,而这个过程会使原来的晶体破坏、重组,从而导致一些怪异的形态出现。例如,翡翠的原生矿床往往是块状或颗粒状的,它们被挖掘出来的时候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断裂和褶皱,这就使得翡翠的纹理变得复杂而又难以控制。有的像河流冲刷出来的河床一样整齐有序,有的却像被疯狂搅动的油锅一样杂乱无章。

对于前者,我们在加工的过程中容易控制,而对于后者,除非我们能够完全了解它的走向,否则是很难下刀的。当然,有些“蟒”实际上是“裂隙”,只要不触及内部,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遇到那样的“好运气”,就要小心处理了。 实际上,人们之所以对“蟒”如此看重,是因为在天然翡翠中,“色”是最易受损的,而“形”也是最难完美的。相比之下,“纹”就更显得无关紧要了。

殷秀琴殷秀琴优质答主

翡翠的种,指的翡翠内部的结晶颗粒的粗细程度,内部结晶颗粒越细,越细腻,结晶性越好,则越透明,也就是俗话说的“水头”越好,其种也就越老,结晶颗粒越粗,越粗糙,其种就越新。所以,种有新老之分。而翡翠的底子,指得是除翠色部分以外,其他部分的颜色。比如,玻璃种的绿色翡翠,其底子就是绿色,玻璃种的紫色翡翠、其底子就是紫色等等。

其实,底子在实际中,也是有好有差的,而与种密切相关。比如玻璃种的紫色翡翠,肯定比紫罗兰的紫色翡翠要好。紫罗兰翡翠就是一种底子透明度(水头)一般,颜色为紫色的翡翠,人们一般将透明度略好的称为紫罗兰翡翠,将透明度差,略发干的称为干紫翡翠,二者在市场中价值和受欢迎程度有很大差别的。而紫罗兰翡翠的内部结晶颗粒、矿物晶体的致密程度又比玻璃种翡翠的差,就是说,其水头,透明度没玻璃种翡翠好。

所以,其实所谓的“种”,与“水”、“底子”是有所关联的,“种”越好,“水头”越好(透明度越搞),同时,底子也相对越好。在实际中,三者没有明显的界限,都可称为“种”在说。所以才有老坑种、紫罗兰种、干紫种(底)、黄杨种、芙蓉种、春带彩种,绿花水、冰种、玻璃种等等,一般前边有修饰词的,都是指的“底子”,就是除了绿色部分以外的颜色。底色越好,种越老,水头越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