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在缅甸哪个区?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用来形容翡翠再合适不过。每个矿区的翡翠原石都有不同的特性。所以很难用“品质”“好坏”去评估。就像人的性格一样,很难说谁好谁坏。 “一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个爸爸(种水皮色)可能会生出好几个儿子(不同颜色的翡翠),但是每一个儿子都各有特点。
在缅甸,虽然玉石都被称为“翡”,绿的是翡,红的是翡,黄的是翡……但实际上,这些色彩丰富的玉种都属于翡翠。因为它们的成分相同或相近。即都是含钙、镁、铝的硅酸盐。 在缅甸,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玉石可分为老坑种、新坑种和底坑种。 老坑种颜色鲜艳且正;新坑种颜色明亮而花;底坑种颜色偏灰。具体区分如下: 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同一块料子,切出来有的满绿(老坑),有的是阳绿(新坑),还有的是黄绿(底坑)。虽然最后抛光打磨后,颜色都会变淡,但色调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从地质学角度看,这三个类型实际上只是同一个矿物组成的岩石,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被分开并露出地表。由于成岩时代久远,地壳变迁,它们在不同的地点被挖掘出来。 当然,挖出来的玉石经过漫长的运输路线最终被切割打磨成成品。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本来颜色很好的原料或者半成品可能会因为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得原本的颜色发生退色现象,变得不那么美观了。因此就有了一句行话——“十米以内莫论色”。意思就是玉石在开采后的十米深度内,颜色的变化都不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