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水头怎么修?
“种”是鉴定翡翠的重要指标,行内有句名言叫“外行看色,内行看种”,可见种的重要性,而影响“种”的成分主要是结构和透明度。 结构是指组成矿物的颗粒大小、形状和排列方式等,由于玉石是一种结晶体,所以它的结构基本上就是晶体构成的。一般我们把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直径大于1毫米的称为粗粒结构,介于1毫米和31.5um之间的为细粒结构,小于31.5um的为显微粒结构或隐晶质结构(通常我们说的“肉”比较粗糙的都是指这种结构的玉石);另外,根据矿物颗粒的形状可以把结构分为等轴状结构、柱状结构和放射状结构等。
在天然翡翠中,经常会看到颜色与底子之间分界不明显的情况,这其实就是结构的作用,即颜色深入到了晶体内部,与我们看到的抛光面的颜色是有区别的。所以在判断“种”的时候,结构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透明度取决于矿物颗粒的粗细和颜色的深浅,当然也会受到质地的影响,例如含有杂质的玉质会显得混浊而降低透明度。对于翡翠而言,透明度越高价值越高。除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之分之外还可用以下标准来衡量其透明度——
①.能看清第三根手指的第一个关节;
②.能看到手指的脉搏;
③.能看到血管的颜色(青红、青紫等颜色会随脉搏交替出现)。
能达到第一要求的为全透明,第二要求的为半透,达不到的为不透明。 水头是指翡翠的透明度加以延伸,常形容为“清澈如水”“莹润通透”等。有水分感的翡翠常给人以灵动之感,没有水分感的就给人呆板的感觉。所以,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翡翠具有好的水头。
关于如何提高翡翠的水头,目前业内还没有明确的方法。不过可以借鉴某些已经失传的工艺或是正在流行的“注胶”方法。 据说以前有一些造假的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使玉器水头大增,比如“灌浆”(把黏土和水搅拌成糊状,充入玉器的缝隙之中,使其膨胀,以达到增加水头的目的)或是“浸油”(把玉器放在油里浸泡,使之增水)等等,这些手段现在都已经没有了。 而现在较为普遍的是“注胶”,也就是在翡翠表面注射有机胶(无色的或者带色的),不过这种方法会有残留,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翡翠产生腐蚀作用。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给翡翠施予这样的“美容”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