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手串戴哪只手?
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记载了这样一种现象:“戴手镯,取其吉祥之意” 这里所说的手镯其实就是现在的“手链”,而手链最早叫做“手钏”。《辞源》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收录了“手钏”一词并有其解释。 “手钏”就是现在“手链”的本名。 在明代,人们把缠绕在手上的饰物统称为“手钏”。《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载有“玉钏”、“金钏”、“犀钏”等名称,这些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现在市面上的饰品已经不再以天然材料制作为主,而是以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再经雕刻成型,这样制成的首饰被统一命名为“手链”。但很多老年消费者还是习惯地把这种材质的首饰叫做“手钏”或“手环”。 所以,严格来说,“手链”不是“手钏”。但我们现在已约定俗成了用“手链”代替“手钏”。
那么为什么要把我们最常用的装饰品改名为“手链”呢?这其中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古罗马时期,有一位俊俏的少年叫弗雷德里克,他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也深受姑娘们的喜爱;还有一位漂亮的姑娘贝娅特丽克丝,她既聪明又勇敢,深得弗雷德里克的芳心,两人很快就坠入爱河并订婚。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未婚夫不幸得了热病离世。
悲痛万分的美人贝娅特丽克丝决定以死明志,她穿着与未婚夫结婚时的服饰,戴上他送给自己的戒指,纵身跃入爱湖之中。可是湖水却没能阻挡住她的脚步,反而使她又重新见到了自己的爱人。原来,他们的爱情感动了神,所以让她死而复生。
复活后的贝娅特丽克丝继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了纪念这位勇士般的情人,她和弗雷德里克的遗体被一起下葬,而且按照他们生前共同的心愿,将彼此紧紧地抱在一起。 然而,他们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因此结束。在1840年,一位英国游客在他们的墓地前感慨:“虽然他们已经安息,可如果他们有灵魂的话,一定希望继续拥抱着一起入睡,像活着一样。” 于是,在《德伯家的苔丝》这一章节中,Tess 描述了自己梦到弗雷德里克向她求婚的场景,以及醒来后内心无比纠结的情感。 如果把这一情节放大至现实生活中,Tess 可能并不会真的接受弗雷德里克的“手链”(其实是戒指),因为她已经接受了另一个男人的求爱,尽管那个男人是有妇之夫。但是,弗雷德里克的手链却因此获得了特殊意义——它成为了他们之间纯洁爱情的象征。
自此以后,人们常用“手链”来代指情人的礼物,并且把它戴在了左手,因为它象征着爱的永恒和不朽。 其实,我们身边的许多小物件都蕴藏着感人至深的大故事,正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各个物品都有其存在的缘由一般。如果我们能够学会像老人那样爱惜每一件东西,说不定就会延续一个美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