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有几种?

代心昕代心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汉字出现后,人们就开始利用汉字的线条结构来制作各种图形符号。这些图形符号就是最早的文字雏形。它们大都是直接描摹实物形状的具象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逐步深化和抽象概括,原始图画被逐渐简化和抽象为单纯而又富有意义的线条符号——象形字(也称“绘画”)。 汉字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大篆”“小篆”“隶书”三种书体,其中隶书是现代楷书的基础,秦朝的小篆则是隶书的源头,而大篆则包含了甲骨文、金文及小篆等字体。

从西周晚期开始,汉字中又产生了一种新字体——“籀文”,也称“大篆”或“鲁刻石篆”。这种字体在秦国流行并沿用了一段时间,其代表作品当推著名的石鼓文了。 公元前237年,李斯受秦始皇之命,把战国时各国通行的字体略加修改,制定出统一汉字的标准字体——小篆,以代籀文。小篆字形细长而均匀,笔画基本平直但仍有曲线美,字形结构整齐匀称,十分美观,成为当时正体字标准。但由于小篆笔法繁琐,书写不便而未能广泛采用。

由于长期使用小篆,使人们的执笔和方法形成一种习惯,即握笔管,三指执管的左端(即无名指与拇指之间)。这种执笔法称为三指执笔法,又称“唐笔法”。这是我国古代书法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变革,它的结果产生了新的书体——隶书。 小篆之后,便是隶书的发展阶段。隶书是从小篆变化而来的一种民间俗字,它是由一些简省偏旁、笔画和改变点划运笔方法的小篆演变而来的,故而有“隶变”之说。

东汉末年,草书和行书也在实践中应运而生。魏晋时期,王羲之创立了影响深远 的书学理论《书法论》;钟繇创立楷书书体--“钟体”,被后人尊为“楷书鼻祖”;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开创了“今草”书风,与父亲王羲之一同被后世尊为“二王”(羲之被奉为书圣);南朝宋元嘉时著名书法家陶弘景撰著的《论书》一书是中国最早的书法美学著作;隋唐时期的欧、虞、褚、薛四大家奠定了楷书的传统体系。 进入唐代以后,书法艺术有了新的飞跃,颜真卿、柳公权创立的“颜体”“柳体”,与“欧体""赵体"并称四大楷书,成为学习楷书的主要书体。张旭、怀素创立的狂草书风也从此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还产生了书法专著约140部,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各家的风格特征更加明确。

到了宋朝,北宋的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宋代四大家”,他们各擅胜场,各领风骚,形成了“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群体。元朝赵孟俯集众家之长,自成一体,开创元代书坛新风。

明代书家虽多,但能称得上书法大家的只有董其昌一人。明末清初,书法呈现多元态势,清代书坛上出现了以翁方纲为代表的帖派以及以邓石如为首的碑派两大阵营。

清末至民国初期,书坛涌现出许多优秀书家,康有为、于右任、沈曾植等人堪称当时领袖时代的杰出代表。 解放以来,我国的书法事业蓬勃发展,书法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取得了辉煌成果,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书家和流派。

目前比较公认的当代书法流派主要有京津派、海派、岭南派和长安派。此外还有四川派、河北派、山西派、东北派等等。

优质答主

1、篆书,起源于西周,盛行于秦朝,是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的载体;以李斯的小篆为宗。代表作《泰山碑》 2、隶书,东汉时期才兴起的书体,流行时间很长,自汉至晋都属主流书体之一;以曹魏时代的钟繇所创的楷书为祖(当然还有隶书的演变)代表作王羲之的《乐毅论》等等。

3、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种书体,兴起的时间在魏晋南北朝之时,一直至今都是书坛上的中流之选的代表作;是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代表的代表作。

4、正书,又称为真书和楷书,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书写字体之一,它的产生与行书的产生几乎同时,但是流传的作品却比行书要多很多,因为其易上手,易掌握等特点深受广大初学者的喜爱;唐朝欧阳询所著的《九成宫》是其代表作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