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书法家?
1、书法家的定义是什么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中国书坛”这个词的,很有意思——“本词条为20世纪80年代之后形成的‘中国现代书写艺术’(以下简称‘书坛’)专业术语概念体系中的一员。与它同属一套语汇体系的还有‘创作’‘书家’等词。” 这几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比如“当代书法创作中的现状”“当前的书坛”“当下书坛”……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主流书法界对书法家的定义是——有作品的人就是书法家,而书家和作家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书法作品作为自己的主要创作方式,后者则以文学或散文等为创作方式;而且这个定义还强调了时间性,即所谓“当下的书坛”和“当今的书坛”。 我认为这就是当代中国书法界的官方观点了。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官方定义,我们该怎么看待呢?我觉得我们应该首先承认它的合理性,并且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合理化的定义标准。
2、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标准 既然我提出了这个问题,那就让我来试着给出答案吧!我想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解释。第一个方面是历史因素。众所周知,在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文艺界曾经出现过两次“运动”——“反右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这两次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些政治权威们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把传统的文人士大夫所奉为圭臬的东西一一打上了封建文化的烙印并予以否定。比如说“文人”一词就被他们冠之以资产阶级思想,被贬斥为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落后腐朽的观念等等。因此,当时的知识分子都纷纷放弃了文人身份,转而使用工人、农民这种在当时被认为是先进阶级的称号,以此来与那些所谓的顽固守旧的“反动文人”相区分开来。
第二个方面则是西方近代思潮的影响。我们知道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这段时间内,正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兴起的时期也是西方古典艺术逐渐衰落的时期。当时的人们开始质疑传统艺术形式中所固有的观念和价值,并在批判中不断创造出新的事物和新的观念。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出现了许多反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激进派别。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西学东渐”中的胡适等人提倡的新式白话文和新式教育方式。
第三个原因则是政治上的需要。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右大会”,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系列与文艺相关的方针和政策:例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等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中国文艺的发展繁荣,但也给后来的文革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3、如何评价这个标准的合理性 其实要评价这个标准的合理性并不困难,只要看一看它的不合理之处就可以了。在我看来这个标准的不合理之处至少有以下几个。第一,这个标准忽视了艺术家作为一个社会人其思想和精神世界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第二,这个标准忽视了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媒介所具有的传播和审美功能。第三,这个标准也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艺术和艺术家方面的观念及理论。第四,最重要的是它完全把“书法家”当成了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标准,只有那些在“现在(当
时)”或是“今后”(未来)从事过一定时间的体力劳动的人才能被称为“书法家”,否则就不能称为“书法家”.但是我想问一句,如果一个书法爱好者平时不从事任何体力劳动,他能否被称为“书法家”?他的书法如果写得好,是不是就等同于没有经过体力劳动而获得的劳动成果了呢?这岂不是很荒唐吗?
最后我想说两句。以上是我的看法,不一定都对,请批评指正。同时我也只是根据我所知的内容进行一些探讨而已,并没有去深究其中的原委,如果有高人指点迷津的话,那将是我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