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龙没有楷书作品?
何世龙先生出身于书法世家,六十年代末他从摹帖开始,在父亲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点下逐步进入了书法艺术之门。他早年在研习颜体、欧体上苦下功夫,打下了坚实的楷书基础;继而又把行、草书作为研习重点,取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虔心临习摹写《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鸭头丸帖》、《二谢帖》、《寒切》等行草书帖,尤其对张旭、怀素的狂草心追手摹,乐此不疲;他还对孙过庭的《书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总结前人的实践并付之于实践,终使他在楷、行、草书上都有了深厚的造诣。
何世龙先生的书法以楷、草见长,他的行草书是其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他所追求的是“以神为纵、以意为随”的挥洒;“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的和谐;“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辩证美;“纵横有可象者、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草书难能可贵之处是散而不乱、线条流动、笔笔相生、字字相济、字随势变、情随势迁。“时时只见龙蛇走”、“忽然绝叫三两声、满壁纵横千丈波”,这就是何世龙行草书作的生命活力之所在。
何世龙先生楷书作品庄重典雅、行笔潇洒清逸、起止收放自然,运笔遒劲有力,如古木寒林、飞檐广厦给人以坚实敦厚之美;他的草书作品激情奔放、笔走龙蛇、浓淡相宜、枯润有规;笔画或如万岁枯藤、劲缠虬曲;或如秋雁留空、飘逸潇洒。既有章法上的大胆创新,又有法度上的严谨端庄。在章法上他不拘泥于一般的书写常规,采取大字大行、小字小行的“随形布势”。有时他还将两个字甚至三个字作联合的构图,以达到气势贯通、一气呵成。
总之,在一幅草书作品中,他既注意了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承接、字与字之间的呼应以及行与行之间的顾盼,又不忘突出重点,以个别字的“高大威武”作为全幅作品的支撑,在总体上有张有弛,有轻有重,有强有弱,有紧有松,从而达到疏可跑马、密不透风、险中求稳、稳定求奇的和谐统一。
纵观他的字,使人感到酣畅而不粗犷、豪放而不外露、洒脱而有内涵、清隽而有活力,具有很强的书法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