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寸多长?

耿庆晓耿庆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汉代到清代的一千多年间,“尺”和“寸”在长度单位中不断变化。汉代1尺大约为今天的21至23厘米,宋代1尺大约是今天的30至31厘米。那么清代的一寸究竟有多长呢?

清宫所使用的度量衡与民间不同。例如以体积计量的米粮:1石=10斗,1石约合128.2升(民间为1市市斗=10市升,1市升为10合,1市斗约为15.87升)。

以重量计量的物品:10两=1斤,1两=10钱,1钱=10分,1分=10厘,1两约合37.3克(民间为16两=1斤,1两=10钱,钱以下分分厘毫,1两为31.25克)。

与实际应用直接相关的是长度单位: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丈约合32厘米(民间的长度单位和实际长度分别为,在中国南方1丈=10尺,1尺10寸;中国北方1丈=10尺,1尺=16寸;1丈约为33.33厘米)。

我们通常所说的“九五至尊”,“九五”出自《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清帝借此表示其至高无上的权力;“至尊”即“极高的徽号”。

在清代,皇帝服饰上的图案与官员服饰图案是有区别的,且对于服饰的颜色、图案和式样也都有严格规定,不可逾越。其中,龙袍为明、清皇室专用服装,“龙”图案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因而龙袍成为专属于帝王的华服。

龙袍上的“十二章”纹样也与皇权有关,分别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礼记·王制》记载:“天子冕服十二旒,衣十有二章。”又《周礼·春官·司服》郑玄注:“天子服十有二章,藻、火、粉米、黼、黻、华虫、龙、山、华氏各象其形;宗彝,虎、蜼在其背;日、月星辰,制为葩文也。”

十二章纹饰作为帝王的专属纹饰,在明清皇帝朝服中最为完整地得到了体现。龙袍有团龙纹样,有正龙、升龙、降龙等图案,前后、两肩各一正团龙,下摆为两条并行升龙,左右两臂为两条行龙,通身共九条,故称“九五之尊”。而皇后龙袍为九条降龙,皇子、皇孙的龙袍上龙纹均为五爪。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