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元宝贵吗?
清官在铸造新钱时,并不是哪种面额的新钱都铸。如康熙年间只铸有“通宝”当十钱,乾隆年间只铸有当百的大钱,而小面额的制钱却仍在使用明朝崇祯年间铸造的“通宝”。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才开始铸造“通宝”制钱。此后,直至乾隆年间,都一直沿用“雍正通宝”制钱。
“通宝”铸于雍正元年,清廷于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开始铸造,并在同年颁发给各省的钱局开始分铸。“通宝”其制钱的形制,文字、重量与崇祯通宝完全相同。只是稍有差别。因此,两者相混在一起,非细心观察的话,是很难区分开来的。
在辨别时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通宝”制钱铸量大,存世品多,版式相对单调,钱文为楷书,但较崇祯通宝制钱来,较为平正,不够有神采。此点是二者最明显的区别,很容易区分开来。
2、“通宝”制钱背文有月纹者,其月牙方向亦有背左有背右两种,这一点与崇祯通宝制钱相同,也较常见。但在“通宝”背右也有钱局局名的,较崇祯通宝制钱来较为少见。常见者为“通宝”背右“京”、“泉”,背左月纹者。
清雍正时期通宝制钱,小平钱,钱体青黄斑暗,钱径2.6厘米,重3.6克;钱文书法为楷书,书体规整清晰;钱体规整,铸工精美,轮廓分明,字口深峻锋利,地章平整;背左穿月纹,右穿“京”字,表明为京局所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