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本有哪几幅作品?
历代宫廷绘画中,记载明确并保存至今的作品极为稀少,阎立本流传到今天的国宝级作品有: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萧翼赚兰亭图》。这些作品都反映着那个时代,是解读隋唐时期历史的最佳材料。
1、《步辇图》,描述文成公主入藏时,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形。
《步辇图》是唐代人物画中 rarity 之稀有的硕果,具有极高艺术和历史价值,是阎立本人物画中最具代表性作品。画心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绢本设色,采用唐代典型的青绿重彩风格。画面上部描绘了唐朝皇帝坐在由四名抬,唐宗室、侍女等随行人员相伴左右;下部描绘了禄东赞等人向唐太宗行叩拜礼的情形,一上一下,一高一低,一主一仆,一简一繁,疏密有致,主次分明,形象的展现了画面内容。
2、《历代帝王图》,阎立本人物画的另一个代表作品,描绘了从西汉到隋朝十四位帝王的肖像图。
《历代帝王图》纵51.3厘米,横531厘米,绢本设色,此图是唐贞观十六年阎立本着意在展示帝王的相貌特征和性格神韵的作品。从左向右,依次是西汉昭帝刘弗陵、西晋武帝司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后梁元帝萧绎、北齐文宣帝高洋、隋炀帝杨广、西晋惠帝司马衷、魏主等共十三幅,幅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表现出了他们不同的个性、气质以及历史地位。其下部所题庙号及名字,因后代屡次涂改难以辨认。
画中人物的服饰,既不完全按照晋唐的样式,也不完全脱离晋唐现实,而是根据传统"褒衣博带"式样,作为人物造型的纽带,将不同时空的各朝统治者安排在特定环境、特定事件,有层次、有主次的联系在一起,使画面既富有浓郁的现实生活的感召力,又具有超现实的传统审美魅力。由于帝王在当时是至高无尚,阎立本在绘画中难免不带有美化君王的倾向。画中国帝王如南朝陈文帝等眉目清秀、举止潇洒、气度恢弘;画少数民族出身的帝王如北齐高洋和周武帝等则粗犷剽悍。特别可贵的是,在众多帝王的形象前面,画了向唐太宗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这位使者虽然不是帝王,但他在画幅中不是作为奴仆而是作为唐太宗接见他时的情景被画进去的。画家在塑造禄东赞形象时,注重了他的民族特征和性格特征的刻画。他宽脸膛,高鼻梁,深眼窝,身着圆领广袖的官服,手按胸脯,两脚叉开站着。他的这种表情和动态,反映了这个少数民族的首领正向唐太宗陈述和亲的大事,一种恭而不懈的态度是很恰当的。这种处理方法既突出了唐太宗的天可汗形象,又尊重了少数民族首领的民族气节。在绘画技巧上,画家用铁线描来表现人物衣物的轮廓,匀细挺拔而又流转遒劲。而设色,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重色晕染的限制,对某些重点晕染部分,略加统染,便取得了生动传神、浓丽明快的效果。此图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中国历史故事画是历史画卷的珍品。自唐宋以来不少画家以当时见诸史籍和传闻的人物为蓝本,进行构思创作,以显示画家的思想和智慧。唐代的阎立本就是一位在历史故事画上取得突出成就的画家。
阎立本,雍州万年(今西安临潼)人,出身贵族,初为太宗朝刑部侍郎,累迁将作大匠,后升爵为公,是位美术史上的多才多艺的大画家。他不仅善于山水、道释画,尤其擅长人物故事画。其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描绘了历史上汉至隋各王朝暴、治不同的帝王形象,人物高矮大小一律,排列整齐,形象地再现了中国隋以前13位著名的皇帝的尊容。该画笔法和造型已不具西域遗风,而是具有道子之前中原流行的典型风格。
1、《凌烟阁功臣图》一幅最能说明他历史故事画的高超技艺。贞观十七年,太宗李世民为表彰立下大功的开国元勋,仿汉代"云台二十八将"故事,在长安皇宫二道门玄武门内凌烟阁上(后改置太宗便殿),由阎立本绘制24位文武功臣的图像,"伟其人就瞻之,而美其政广诵之也。"画像一成,唐太宗亲制赞语,并命丞相魏征为其定冠剑位号和等级。太宗屡返阁下,见画思人,吟诗兴亡。魏徵以凌烟阁画像为由讽谏太宗曰:"不闻项籍百战百胜,终为汉擒。今二十日(指二十功臣)不损一兵,俱来王土,陛下不以为德,反以为过。"太宗深悟魏徵劝谏之意,并亲自设宴,宴请在世的功臣。这段佳话被宋代李成基撰诗一章曰:"百战功臣一旦休,凌烟阁上画仪旒。分明记得成功日,陛戟森森不许留。"唐代诗人李颀诗中写道:"魏国昔贤君,吾师称建安。分符统蜀郡,拥节任梁川。中使三捧诏,玄冬十月还。鸣驺辞凤阙,赤骥动云仙。"
画功臣像的活动是受唐太宗意旨所制,但像的人物准确程度,艺术水平高低,则依赖于阎所绘之像了。据考证,被画人物除秦琼、尉迟恭殁于贞观十一年外,其他人都健在,召到宫中一一面对写真,十分严格。唐李敬方《咏凌烟阁》中诗曰:"日月文章光万古,山河带砺国无穷。"又唐代李忱诗曰:"日月明唐德,山河壮帝都。"都说明了这组画像的高超,以及它给后人带来了历史现实和审美现实的双重性价值和欣赏。
2、《步辇图》该图描绘了贞观八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他的宰相禄东赞来长安见唐太宗,请求通婚的现实情景。这是继汉以后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又一通婚,为汉藏兄弟民族的和平友好的往来写下了新篇,在政治上产生很好的成果,并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步辇图》在构图上打破了过去以横向平铺的方式,采用纵向构图。画面上部为唐太宗坐在步辇上,由六名宫女抬着,两侧有宫女伞盖、持扇以遮蔽日光,还有身材矮小的禄东赞站在下部一侧,一上一下,一主一仆,一坐一站形成上下对角式构图,在表现上既有主从对比,又显示了前后呼应,是极为成功而高明的构图形式。画面上唐太宗气宇轩昂,神情威严,充分表现出一代君王的自信与高傲,禄东赞身材矮小,衣着艳丽,肃立恭谨,表现他作为使臣的忠心和求娶的恳挚。从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太宗,正是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正是他以开放而博大的胸怀与周边民族修和平之好,正是他的高瞻远瞩为后人留下一段唐蕃联姻的千古佳话。此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3、贞观十四年,阎立本画太宗御容于凌烟阁,这幅御容太宗特别嘱咐阎不要按他病后的容颜而绘。阎的《太宗御容》描绘唐太宗容貌丰满,龙颜凤目,双肩齐平,神采奕奕,是一位具有威仪的、颇具人格魅力的伟大帝王。太宗的御容后人认为"神姿丰厚",可称上乘之作。
4、传世作品还有《职贡图》、《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传为宋摹本,真伪尚有争议。
阎立本的历史故事画,题材大多来自现实题材,或受帝王意旨所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既描绘出人物的外在特征,更注重对人物内在性格的表现。他在人物的描绘上注重面部表情的刻画,用笔道劲坚实,色彩亮丽典雅,将人物描绘的生动传神。阎立本人物画的风格代表了初唐人物山水画的艺术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标志着中国人物画的一个新阶段。阎在艺术上能"超越前辈",其代表作《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所体现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在初唐时期,他为唐代的宫廷画家争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也奠定了初唐人物画与南朝的不同风格,从而成为唐代人物画最有力的奠基人。
阎立本的传世作品还有《职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相传描绘的是各国王使臣们来朝见皇帝的场景。全卷共有四十人,描绘了日本、高丽等国的王公贵族们和一些西域小国的使者。人物的服饰举止、姿态和神情各不相同。
《萧翼赚兰亭图》描绘的是初唐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的流传故事。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及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记载,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书法,曾亲自编次王羲之遗墨,并让陈、虞、褚等时贤摹拓以赐近臣。当他听说王羲之的第七代孙僧辩之子智永所传的王羲之的草书真本《兰亭序》在越州辩才禅师处,于是就派监察御史萧翼前往越州智永旧寺,智永死后所住的辨才禅师处,赚取了《兰亭序》,命人摹勒后,并将《兰亭序》原本陪葬昭陵。阎立本创作此图是为了追述唐太宗获取《兰亭序》的经过。图中以萧翼从越州辩才处骗取王羲之《兰亭序》的故事为蓝本,描绘了辩才禅师与萧翼互争《兰亭序》真伪,二人在对《兰亭序》真伪发生论争时的紧张场面。画面上方作危阁层台,深密掩映,其内二人,论争的辩才禅师坐于方凳上,手指床榻上的《兰亭序》展开部分,正在据理反驳;着朝服的萧翼站立禅师左侧,执笔沉思,与他对面相向而立的侍者,作倾听状。画风严谨,反映了初唐绘画的遗风,但该画的真伪仍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