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是谁的作品?
孙过庭《书谱》既是一篇重要的书学理论著作,又是精美的书法艺术珍品。《书谱》为草书墨迹,真迹未传下来,有刻本传世。最早的刻本是南宋留元英刻本;其后有明詹希元刻本,皆千余字;还有较大的是董其昌摹刻的3000多字本,增加了孙过庭临写王羲之的一些字帖;还有清代刻的1000多字本。
关于《书谱》的年代和真伪问题,向来为学术界所争论。一派认为此书为孙过庭所作,并非伪托,成书于中宗神龙三年(707),距今已有1300多年。另一派认为《书谱》是后人假托孙过庭之作,并非唐人所写,成书于宋代。两派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为慎重起见,本书仍定为唐孙过庭作。
孙过庭《书谱》墨迹本,高约26.5厘米,长900厘米;刻本尺寸较小,高22.7厘米、长598.6厘米。此书用“竖行”写成,每竖行可写25字左右。刻本每页12行,墨迹本每12行为一页。为行书书信体裁,全书分三段,计3500多字。
《书谱》在我国有较大的影响。清代以来著名书法家几乎都临习过《书谱》,并在《书谱》的基础上发展创造了自己的草书艺术风格,形成了一支草书艺术流派,并涌现了不少著名书家,如王铎、傅山、王澎、杨宾、林散之等,为振兴我国草书艺术作出了可贵的尝试和探索。《书谱》是一篇难得的、有特色的重要书法艺术理论著作,值得不断研究和继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