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外销瓷器有落款吗?
中国清代外销瓷器的款识情况比较复杂,既有官窑款识,也有清朝民窑款识,甚至还有仿明代款识甚至外国款识。
外销欧洲的清代早期瓷器,多为景德镇的民窑为广东“十三行”烧造,瓷器上有的书“康熙年制”、“雍正年制”、“乾隆年制”等款识。也有用干支纪年的款识。还有吉语、诗句、吉祥图案款识。如“万年如意”、“松鹤长春”、“长命富贵”、《醉翁亭记》全文以及折枝花、竹石、八仙庆寿图等。
款识的书体有楷书也有篆书;款识的颜色以红青两色为主;款识的排列有双行双圈或四行四圈的形式。有的款识写在器物的口沿下或足内,有的则写在器身等醒目部位上。也有不少不落款识的。康熙中期以前,款识多为“康熙年制”四字楷书款。个别也有“康熙年制”篆书款。款框多为双方框。
也有书“大清康熙年制”款,但非常少见。“康熙年制”四字双行双圈者是在康熙中期以后才有,而且少数外国订单中才出现。款字笔画有力,字体端正。青花色料鲜艳纯正,有的浓艳具有“铁斑”。
由于外销欧洲的瓷器,欧洲人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如“康熙”、“雍正”、“乾隆”在欧洲人看来并不像一个皇帝的年号,而认为是一个皇帝的名字,因此出现了把“雍正”简写为“正”字和“乾年”等现象。清乾隆时,款识中“乾”字的“乞”头下“乙”也常缺一横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