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擦擦佛是什么做?
擦擦佛是藏语音译,意思为模子和模具中形成的泥塑像,也就是用模具成批塑制的佛像和佛塔。它主要流行于藏族地区,自13世纪前后在藏区制作和流传以来,已有800年以上历史,因其轻巧便于携带,便于向千里之外的游人和信徒散发,所以在藏区有众多的信奉者,制作和使用非常普遍。
擦擦佛多为泥质 ,也有用金、银、石、木制作,一般用金、银、泥塑造的,主要用于塔中,有的泥制擦擦佛用金汁描绘后,装入涂金的铜盒内,或埋藏在塔、墙内,或由信徒供在家中,以求祛灾延寿。
此次清代擦擦佛共5件,尺寸大小不一,高1.4-3.3厘米,宽0.9-2.4厘米,厚0.6-1.6厘米。从造型上分为汉藏式佛和菩萨像、高僧肖像、佛塔及佛本生故事等几类。其中人物造型一般高冠顶、身披袈裟、手持法器、结跏趺坐于圆形或椭圆莲花宝座上。在造像的背面,有的印有“唵、嘛、呢、叭、咪、吽”藏密“六字真言”,有的为莲瓣纹饰 。这种具有典型清代风格的擦擦佛造型,采用印制和镂制的方法,在造型上继承了藏传佛像、菩萨像的特点,制作工艺极其讲究,线条流畅,眉目传神,为清代藏族民间雕塑工艺之精品。
这批清代擦擦佛的征集,填补了民族民俗文物的空白,为研究清代清代藏传佛教的传播以及藏区的社会历史和宗教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