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代表作品是什么?

长孙锦逸长孙锦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自幼嗜爱绘画,曾受一位美国传教士教习西画,后考入上海震旦大学艺术系,受教诸富于西方绘画传统素质的名师,深造二年,翌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震旦大学艺术系。1916年夏,东渡日本,入东京美术学校东亚中国画科,随藤岛武三、川岸墨臣、狩野芳洲等研习西洋美术基础及东洋画古典技法。两年期满后,即回国。

1919年,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张江业余大学艺术科。同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这时,他在学习西方绘画的同时,仍坚受中国传统的经史训诂之学,穷究画理,诗、书、印、画多方领悟,自成一格。

1920年,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公立艺专。在五年的求知、求艺过程中,徐悲鸿的绘画、书法、美学及人文科学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五年使其“悲天悯人的情怀、嫉恶如仇的个性、不屈不挠的意志、刚毅坚劲的胆力”得以形成。这些为其一生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1927年,应蔡元培校长的聘请,徐悲鸿来到刚改建的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艺术科任图画手工组主任。两年后升任艺术教育专修科主任,并一度兼任美术系主任。在长达十多年的中央大学艺术科及艺术教育专修科任教期间,徐悲鸿用他所特有的激情和艺术天分,为中国的美术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出数以千计的艺术教育人才,为发展中国现代绘画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从五岁丧父,十岁丧母,过早地体味了人生不幸和世态炎凉,这对一个稚嫩的孩童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但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性格在他身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家庭的变故,使他无法继续学业,在亲友的斥责和鄙弃中,饱受屈辱,只有一幅画,是他生命的寄托,唯一的安慰。从此,他远离故乡,外渡重洋,经日本,过印度,抵埃及,游历数十国,考察美术,寻求艺术大道。在那漫长而孤独的旅程中,寂寞和忧愁长伴其身,而对未来成功的美梦却使其内心充满力量。

1933年徐悲鸿与妻子廖静文

1937年9月,为抵制日寇的侵华暴行,徐悲鸿毅然离散妻小儿女,奔赴祖国救援。1938年,他随国民政府迁都西安,相继在成都、重庆等地任教,以坚实的艺术基础及深厚的艺术素养,为祖国的美术教育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他创办中国文艺研究院、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国立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教育总署艺术科、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全国美展,并为各画展审查评判等职,在此期间,徐悲鸿大量收购旧文物品,收集美术史料,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国内基础。

1946年2月,徐悲鸿奉命赴北美两国进行访问及讲学。8月,应加拿大国家美术协会的邀请出席“加拿大建国百年纪念美展”。在北美各国巡回展出后,徐悲鸿于1947年12月,返回祖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的同时,兼中央文化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文联委员、全国美协副主席及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广州分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1952年9月,徐悲鸿被邀参加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并赴蒙古、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出席美协组织的外交活动。1954年,徐悲鸿出国前夕,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美国威斯康星州立美院影印出版了《徐悲鸿速写集》。

1958年徐悲鸿《田横五百士图》

1959年9月,徐悲鸿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参加北京美术馆北展馆基建工程。10月,徐悲鸿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徐悲鸿为北京革命历史画博览会的筹备、美术专业学校的合并、以及中国美协广州分会与香港美协的联络等,奔波劳碌,积劳成疾,不幸猝死于办公室中。

徐悲鸿一贯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境界。他的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士图》、《愚公移山图》、《秦卫士真赞》、《九方皋》、《愚妇》、《鸡鸣狗盗》、《郑封翁》、《萧萧暮雨》、《巴人拉仙》、《荷池雅集》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