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手提行李箱叫什么?
我有一件东西,大概能回答你这个问题——一件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产的水星牌行李标签(也叫“行李条”)。 这个行李标签属于水星品牌旗下产品,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箱包制造商—振业毛纺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 这家厂位于上海的闸北区,生产“水星牌”各类毛呢、呢绒、呢布和箱包等。
我手上这件行李标签的尺寸大约长8cm,宽5cm。正面印着英文“SHIPPER'S NOTES PLEASE CALL UPON THE SHIPPING AGENT BEFORE INSTALLAITON OF THIS BAG ON BOARD”和“WATER-RESISTANT AND DUST PROOF”字样,翻译过来就是“托运人须知 请承运人在吊装本袋入舱前查阅”以及“耐水和防尘”。 反面印着该品牌的地址和电话号码,还有“SHANGHAI"和“301576”的阿拉伯数字,应该是指工厂登记注册号。
我的这件物品虽然只有80年左右的历史,但由于长时间被用作商品包装,已经相当破旧了。尽管历经沧桑,但仍然可以窥见当年的风采。 其实,在民国时期,中国的箱包制造业已经非常繁荣了! 据《苏州工业概况》记载:“皮箱皮包之制造,以苏州为最多,远销外地及南洋各地。” 我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在旧社会里,一个平民子弟如果家境略好,能够上得起学,那么读完中学后考个大学的热门专业,比如法律、会计、医药、贸易等,将来谋个职业,做个小资产阶级,便是最大的理想了……倘若再有点余钱,便可买一只德国制造的‘哥白尼’手表,或是一只英国产的‘依波表’;或者买一双意大利出的‘鳄鱼’皮鞋,或是美国货‘耐克’运动鞋;然后去理发馆理个发,洗个澡,剪个头——这些也都算是消费,因为在当时这些都得凭票供应,不是有钱就能买到手的东西。
如果这些钱还剩得多,便可在百货商店里,买一件英国‘骆驼’牌的衬衫,或者是苏联产的棉毛衫裤,又或是日本味的尼龙绸旗袍,再配一副日本老花镜,或是瑞士产的刀叉,以及英国产的剃须刀。最后,还可到电影院看场电影,或是到公园去遛一遛……” 这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那时候的中国人不仅拥有了更多奢侈品的选择权,甚至还可以选择“出国旅行”,这简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使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