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有多少玉玺?

郗婧月郗婧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玺”字金文象形来看,它像是一根带有刻刀的玉棍 玉棍?!对哒~就是用来戳屎的~~~ (咦~~好恶心!!) 所以呢,古人用印泥、朱砂等物在竹简或者帛上写字的时候,为了防止弄脏了简册,就专门在盖章的时候,让公章或者私章垂直入印,而不是随便在纸上抹一下~这样才不会把印泥带落到卷轴中去。 “直下”的印法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印章盖出来的效果: 不过,古代也有不用印泥而直接用漆贴封书信的,比如汉代的飞鸽传书(其实这方法到现代都还有用,只不过现在是用挂号信或者快递了而已) 用漆贴封当然不会留下印章纹样,信件内容就得另外用工具凿刻出来了~( ̄▽ ̄~)~

所以啊,古书上记载的那些“某年某月某日,天子巡狩,至于某地,立石受命”之类的,其实是没咋靠谱的,靠谱的是那些铭文,也就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这些青铜器一般被称为“礼器”,代表的就是最隆重的祭祀典礼,在这样的场合,礼器是要被砸碎并且用水银浇铸成新的形状的,这样才能体现天子“受命于天”。 到了战国晚期,纸开始出现并取代了竹简和帛,于是印章的使用方法也发生了改变——盖印泥的工艺出现了 这一时期的印章大多呈方形,边长不超过5厘米,大小正好可以盖在绢本或纸本的边缘处;而且印面大都具有阴文(字是凹下去的),为了与纸张接触便于留痕,一般都雕刻成斜文,且字体多呈摹印篆体。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统一了度量衡,也包括统一了文字——小篆。并且将官印的制作进行了规范: 秦官印中的小篆字体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官方指定小篆字体一模一样,即今人称之为“秦篆”的一类文字。 这种印形及文字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朝。 东汉末年,人们发现铜料珍贵,而刻印又需大量耗铜,便改用硬质木料制作印材,并在其中打上细孔,以穿线悬挂,印面花纹也随之变成阳文,即我们现在使用的刻印形式差不多一样了: 不过这个时候的印章还不是私印——只有皇帝和皇族才有资格使用私印。 到了汉灵帝时,由于宫钱不足,朝廷将以前专门给皇帝的御用物品推广到群臣使用——这就是所谓的“尚方宝剑”,而尚方的用品,自然都是上乘之品: 所以呀,有这把“尚方宝剑”傍身,那办事可是会方便许多的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