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却之先生是谁?

暨凯然暨凯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却不识字,此言谬矣! 魏晋时期,文人多能书善画。王谢诸士族,人人皆以书画为荣。王羲之有“我的书法好”的自负;顾恺之作画,“凡所游历,所在聚众”;王献之小像,也是“仪容俊雅,风度翩翩,左手持笔,右手执卷,若作文书状”。

南北朝时,文人群体仍是以艺术为标榜。《南史·梁武帝纪》载:“帝手不释书,目不复常视。”萧衍不仅好学,而且善篆隶,书功颇佳。《南史·徐勉传》:“(徐)勉性俭约,不事服饰,每朝参,步行日夕。常自诵《诗》、《书》及百家之言。

东晋以来,上溯西汉,士人多有收藏古器,玩玉琢笛者,至唐渐少。不过,他们仍有临摹古碑铭、汉简等的爱好。如王右军仿张芝、索靖书体;庾亮临写钟繇、王羲之所书《宣和书谱》;韦诞、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辈都有“墨迹”传世。至于北魏、隋唐之际,因文字狱比宋元明清要少很多,文人士子更是可以大胆地创作、流传自己的墨宝了。

宋朝之后,特别是元代和清代,文人的书法创作与收藏风气更为兴盛。元代许多书法家都是“全才”——他们是诗人,同时也是画家或词人。

明末清初,傅山、朱彝尊等人在诗文之外,还擅长书写,他们的作品都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一直到清末民初,这个传统都没有中断。

比如吴昌硕作诗作画之余,也精于书法;他的弟子王一亭则擅长行书;齐白石作画的本领外,隶书也写得相当好…… 这些文人或学者型的书法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熟读诗书,有的对文史典籍甚至能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