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佩戴的过程中,人体会分泌一种物质-油脂,这些油脂会逐渐渗透进翡翠的晶体内,起到滋润的作用;另外,人的体温也会使翡翠变得更“活”一点,使它更透亮,更灵巧。 所以会看到有的人买的翡翠越戴越透,越戴越亮。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变化是慢慢形成的,不可能一天就有明显的效果。
我有一枚5元的二牛,在地下停车场不小心掉的,现在找不到了 ,请问有没有收藏价值啊?还有一枚1980年的1角,也是找不到,有没有价值了呀?急!!! 回答:二猴(J)的发行量是630万,而二牛(Y)的发行量则是2.5亿,前者的市场存量大概也就几十万左右,后者将近两亿。
首先,这个问题有语病! 其次,问:“谁的书法最”贵?而不是说谁的作品卖的最贵? “我吃了一个苹果”的“一个”是量词,但“我吃了个苹果”的“个”就不是了。同样道理吧。 所以应该是这样问才对—— “谁的书法作品卖得最贵/谁卖得最贵的书法作品?
这个问题我一开始有些理解错了,以为题主是说“在什么温度下,翠性会变得明显”,因为确实温度低的时候,翠性不明显,而温度高的时候,翠性就会明显很多; 后来想想可能不是,所以补充一下关于“翠性”的知识。
这种问题其实没有定论的,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顾客,买回去之后总觉得这个那里有问题 那个哪里不够好。实际上呢,可能你眼睛看见的不明显的小瑕疵,实际在自然光下是很明显的;而你觉得挺明显的瑕疵,或许在照片上根本看不见呢! 所以,我说这种问题没有定论,就是提醒楼主,你看到的未必就是你以为的你看到的。。。
其实,无论是“贵州翠”也好还是“水沫子”也罢,它们都是翡翠的伴生矿,主要成分是钠长石,由于颜色与优质翡翠相近,因此常常用来以假乱真冒充高档翡翠。 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首先,贵州翠的主要产地在贵州地区,所以又被称为“贵州玉”;而水沫子的主要产地在缅甸北部密支那地区。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当年刚入行的时候。有一次跟师傅去收货,在车上师父跟我说起他曾经的一次教训学生的新奇经历… 那还是二十多年前,师傅刚刚从业不久,当时他也刚从学校出来不久,进入一家玉器行做学徒,学做玉器雕刻。
油画《春风》作者是苏里科夫。苏里科夫出生于1849年,是19世纪俄罗斯杰出的油画家。1868年考入皇家美术学院。1873年毕业后到奥赛美术学校进修学习。在巴黎期间,他曾创作了《临刑前的前一天》、《骷髅》、《索菲亚·奥尔洛娃像》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