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瓷器在哪里?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东临武汉,西连荆沙,有天然富藏的高岭土资源,汉江在此注入长江,江河航运交通十分便利。陶瓷业是仙桃的重要产业之一,仙桃瓷器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十分著名而扬名天下。
仙桃窑系包括了湖北荆门、宜都和湖南澧县、临澧等地的窑口,以湖北仙桃为中心,从宋代到元代乃至明初,窑场林立,产品丰富,行销广泛,具有较大的影响和突出的工艺特色。这一窑系不仅在地域上与湖南铜官窑和江西吉州窑相邻,而且在窑业上和工艺风格上也与之关系密切。但长期以来人们只知湖南铜官窑和江西吉州窑瓷名闻天下,却不知道在与这两处窑场相毗连的湖北江汉平原地区还有这样一个陶瓷产地。仙桃曾名沔阳,其窑可称为“沔阳窑”或“沔阳瓷”。1959年,湖北省文化部门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地区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有9处宋元时期窑址和多处瓷窑标本堆积层。6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文物工作者又先后调查访问和收集到一批标本以及制作陶瓷的石制模具,初步弄清了仙桃一带窑业的规模和工艺特色。1996年6月至7月湖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这一带进行了全面调查。
经过近几年的实地考察、研究,仙桃窑址分布范围已由过去的35平方公里扩展到150余平方公里。特别是沿汉江两岸5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古窑址密集,堆积之深厚达1—5米,有“无街不窑、无村不陶”之说。这些窑场规模巨大,工艺原始,产品以青、白、酱、黑釉瓷为主。其中黑釉瓷在烧制工艺上已熟练掌握了施釉技术,釉面漆黑光亮,在烧制时运用了滴釉、堆釉、扫釉、拖釉等工艺手法,成功地烧造出了油滴建盏黑釉瓷,其产品胎质、釉料和工艺与福建建阳窑的同类产品基本相同,有“北有建窑,南有沔窑”之说。在青瓷的装饰技法上,成功地烧造出黑釉彩绘瓷、黑釉剔花瓷、黑釉套青瓷和酱釉、酱釉釉下彩、白釉釉下墨彩瓷;以及青釉剔花瓷、青釉剔刻印花瓷、青釉剔刻花加彩瓷等新工艺、新产品。
仙桃窑青瓷主要仿烧耀州瓷,如影青刻花碗,其胎、釉、造型和装饰风格与耀州窑同类产品极为相似。白瓷主要仿烧定窑瓷,如白釉刻花执壶,直颈、蒜头口,束腹、圆足,腹部采用划花装饰技法,腹部所饰梅花,均以单线双勾手法刻成,而刻花技法与定窑极其相似。碗多敞口、斜腹、深腹、小圈足,口部用细线切割,足跟外撇,通体施釉,造型质朴,风格严谨。仙桃窑的三彩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亦独树一帜,其彩色釉在制作中具有明显的工艺特色,并与唐代长安洛阳的三彩生产工艺不同。
仙桃陶瓷博物馆是湖北省县级市中首家大型民办博物馆,现有藏品1600余件,以馆藏古代荆楚瓷窑瓷器为主。2007年成为湖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