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古玉手镯怎么看真假?
清乾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盛世之一,文化高度繁荣,工艺水平十分发达,民间收藏古玩蔚然成风。加之此时期的统治者尚古推崇儒家文化,故此这一时期的仿古玉器也十分盛行,而且无论在仿制器型、仿古做旧手法上,仿制水平都非常高,故而在现代古玩市场赝品中,清代仿古玉器占有很大比例。
清代仿古玉由于是历史时期,而非以牟利为目的制作赝品,而且清乾隆仿古玉本身作为文物同样价值可观,所以市场上清代仿古玉作伪品并不多见。而且清代仿古玉器在某些工艺细节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辨识时应着重从以下细节着手:
清代仿古玉虽具有高超的仿制水平,能仿制出商周时期古玉纹饰的艺术风格,但毕竟是后人仿制,较之原始器物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仍有一定差距,尤其在浮雕纹饰方面,清代仿古玉器在刀法的表现上过于匠气,失却古拙之风,如清代仿商周纹饰风格的器物,细观纹饰会发现无商周时期纹饰庄重的“杀气”,而往往显得“杀气”不足。
清代仿古玉在模仿商周时期粗大绳纹方面虽然水平较其他时期作伪者高,但细观仍失却圆浑之气,而显得刀工过重生硬,且仿制的绳纹也往往较商周时期绳纹相对细密,而非出现商周时期粗大甚至出现绳股凹地内包浆积垢后呈灰黑色。清代在制作仿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时,往往会因失却原器上的锈色难以体现时代特征,而往往会附着一层深棕包浆作为“青铜锈”,所以在清仿青铜器或青铜器造型玉器时,应着重注意玉器表面是否带有一层较深的棕黄色包浆。
清代仿古玉在制作商周时期纹饰风格玉器时,会在表面进行磨工不够细腻的粗磨,以去除线条边缘锐利感,使表面呈毛窝状凹坑,这是清仿商周玉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清乾隆时期的和田玉料使用多为优质羊脂玉,玉质细腻而油润,而乾隆仿汉玉器时,往往是使用较为普通的玉料,这与汉代琢玉用料有别。
由于清代仿古玉器在工艺水平上极其高超,其在表面进行的作旧处理也十分逼真,所以清仿古玉在辨识上也有一定难度,但清代仿古玉器在仿制过程中毕竟不是原始器物,所以在纹饰的艺术性、线条的走势、神韵方面与原始器物均有差别,所以在具体辨识中要对商周、汉代各时期玉器的艺术风格,工艺特点熟练掌握,多进行实物与仿品的对比观察,才能真正准确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