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新老瓷器?
首先是目测。老窑瓷由于在地下陈放时间很长,入土时间有多久瓷胎就有多久的沁色。入土时间短则呈浅黄色,年久的则呈褐黄色和赭黄色,甚至有锈斑成片成圈地浸入胎骨。瓷釉由于受地下矿物质、酸、碱等物质的腐蚀以及年代的剥蚀,与新仿品相比其表面呈“酥”状,有“老化”(“酥”、“老”)迹象。由于岁月的浸蚀,老窑瓷的底足露胎、口沿、釉面、色釉等处,会呈现出新仿品没有的蛤蜊光和包浆,并且这两样东西在老窑瓷上总是暗滞无光,很沉着,而新仿品则显得火光耀眼,贼亮贼亮的。瓷釉因年代久远、地下浸蚀、空气氧化而形成的“棕眼”,新仿品一般也有,但只要仔细比较,还是老窑瓷上的“棕眼”更细、更深。瓷釉、色釉、彩料与瓷胎的附着力、咬合强度,在老窑瓷上要比新仿品的力度更强。
其次是耳听。老窑瓷由于年代久远,胎体内部有自然的细微裂纹,因而敲击后的震动和发出的声音与新瓷有明显的区别;老瓷是用手工拉坯成型,手工修坯,其圆规度和光滑度是新瓷无法比拟的,因而音色也是新瓷达不到的。老瓷的音色比较清脆、清亮,余音的尾声是比较舒缓地下滑,而且有较明显的衰减过程,显得较幽远。新瓷由于胎体内部结构比较完紧密实,其声音显得更干净利索、清脆。
第三是手掂量。老瓷由于胎体在高温的作用下,分子结构更趋缩小,胎体分子之间的孔隙更趋细化,用手掂量老瓷比相同大小的新瓷要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