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黄杨木佛珠是什么样子?
黄杨生长极为缓慢,俗有“千年矮”之称。有的一年只长一毫米,且仅在夏季生长,冬季停止生长。黄杨木雕利用黄杨质地坚韧、色泽光亮、纹理纤细的特点,主要雕刻佛像、人物、花鸟等。清代黄杨木佛珠是用黄杨木珠相间以玉鱼、玉坠、珊瑚珠、绿松石等穿缀而成。
串珠中间为一绿松石佛首挂件,双目低垂,神情肃穆,两侧为双佛对峙形珊瑚珠。珊瑚珠共5颗,其上圆雕寿星、仙人、瑞兽等,或独坐于珊瑚珠上,或两两相依,神态各异,十分生动。佛首挂件两侧各有一玉鱼,鱼鳞、鱼尾等都雕琢得生动形象。
两玉鱼外侧各有一玉饰件,一件为一童子骑象,一件为“三仙人”纹饰。饰珠的两侧,为65颗黄杨木珠串成佛珠两套。木珠之上还刻有小字题铭:‘此为黄杨,为木中之至坚者,自昔雕匠视为畏物。余有小刀,能刻之,因镌字四十一。乾隆乙丑三月上瀚六御笔’。下署“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二方玉玺。此件黄杨木佛珠,雕刻工艺精美,是清中期乾隆皇帝的随身念珠。
清中期是木雕佛珠高度繁荣的时期,制作工艺讲究精致,用料奢华,除紫檀木、黄花梨木等木材外,还用南洋进口的沉香木等特级香木制作,与翡翠、珊瑚、玛瑙、青金石等珠宝玉石装饰相结合,使木雕佛珠更加富贵华丽,成为木雕佛珠中的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