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书法行书作品有哪些?
米芾行书作品有《珊瑚帖》、《苕溪诗帖》、《伯充帖》等。米芾,曾任地方官,晚年出知无为州,自号“海岳外史”,又号“襄阳漫士”。行书至米芾,大变以前古法,以个性突出、面目一新为尚,后世追学米氏者代代有之。米芾的艺术成就以书法为最大,他在书法史上的贡献主要是以自己的风格,打破了唐人以来的楷书、行书藩篱,创造了妍妍无不如意的新体。
米芾的书法作品的特点:一、米芾大字行书特点。米芾大字行书一般下笔较重,线条粗细变化较少,体势欹斜曲折,字与字之间呼应紧凑,有时连笔,牵丝映带。结体大小、宽窄、长短、斜正,自然成趣。如《蜀素帖》、《虹县诗卷》。但《虹县诗卷》的书风与《苏轼寒食诗跋》,《苕溪诗帖》一脉相承,用笔跳荡轻松,字距、行距疏朗开阔。二、米芾行书手札特点。米芾手札是米芾存世作品中的精华,用笔灵活多变,八面出锋,精气内含,笔力雄健,体势俊迈,结字欹侧多姿,跌宕生姿,长短、宽窄、斜正,无所不定,随字赋形,点画顾盼生情,有强烈的立体感,表现出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如《拜中岳命诗》、《中秋诗卷》。三、米芾行书三米本特点。《李太师帖》、《张季明帖》、《韩马帖》后世合称“三米本”,结体多变,风格奔放,率意天真。用笔的起伏、提按、顿笔变化丰富,笔笔分明,不连不牵。其结字大都以侧反正,左紧右松,左伸右缩,或左欹右正,姿态风流,如《李太师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