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没有琉璃翎管?

伍洁琼伍洁琼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有琉璃翎管。

翎管是清代官帽上一块像牛角一样的装饰品,用竹、玉、翡翠、水晶等制成,官帽前部上方顶珠下悬挂着一片呈扇形或椭圆形的长片,上面有一方孔,叫“眼儿”。从清末到民国时期,翎管已成为一种精美的工艺品,与翎子本身一样可以作为等级的象征,成为身世、官阶的标志。

清代的官员的帽子上有“顶戴”,“翎管”,不同大小的“顶珠”、“花翎”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品级。例如“顶戴”上的“顶珠”以玻璃、白玉、水晶、金或珊瑚等制成;一品冠顶饰东珠,称冠顶;二品冠顶饰珊瑚,称冠顶;三品冠顶饰蓝宝石,称顶戴;四品冠顶用青金石,称顶戴;五品冠顶用水晶,称额勒克;六品、七品冠顶用玉雕,称镂花;八品以下冠顶只用罗缎制作。清代规定三品以上官吏,顶戴可用蓝色。

清代的“花翎”制度始于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帝决定扩大赐花翎的范围,但限于宗室、觉罗。乾隆六十年(1795年)开始赐予八旗汉军、外藩、汉族官吏花翎。授予花翎等级有明确的制度,即以恩赐的花翎为主要来源,有功之臣以恩赏,“遇有特恩,以次先后叙之”。花翎的赏赐是清朝皇帝笼络亲贵、臣僚、满族的重要手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