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六十一年是哪一年?
1942年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年份。它的普通,在于它的年份数字并不特别;它的特殊,则在于它是民国二十一年。 公元1942年,是中国农历壬午十年,这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的第六个年头。而倘若将1942归于民国范畴,那它则是民国二十一年。这一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1942被命名为“民国六十一年”。那么,“民国六十一年”是从何而来,又因何特殊呢?
1942年4月15日,日本侵略者为了强化占领区的治安管治,在中国实施了所谓的“治剂”,即以“清乡”和“治安强化”为主题的奴化运动。而这一次的“治剂”行动,直接瞄准了作为现代民族国家萌芽的上海地区。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在中国推行“粮食统制”,企图对中国实施粮食物质的统制,以此迫使我们就范。在此背景下,日本侵略者在上海挑起了一次大的粮食事件——“上海粮食风波”。
这次粮食风波的始作俑者,正是日本侵略者在上海的代理人之三井物产会社的河井助吉。1942年5月8日,河井在公共租界内外散布谣言,对上海粮食贸易实施垄断价收购,造成市面粮食极度紧缺的假象,再以垄断高价出售,企图蒙骗欺骗国人,借此发战争横财。这一卑鄙阴谋,很快便得逞。当时,三井物产会社的上海支社有22人,他们在一个月内就搜买粮食27000余石,约合银60万元。而中国人民为买粮,被迫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向三井物产支社出卖粮食。
“上海粮食风波”在中国激起怒涛般的反响,中国人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更加浓郁,民族凝聚力更为增强。而据三井物产自己统计,因为这次“粮食统制”,致使中国地区生意倒闭者有700家,对敌经济战受到极大挫折。这是日本侵略者们所没有料到的。
这次行动,对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日本参誓的二战战犯中,有3/4曾在上海进行过“大上海重建”的“建设”,对“上海粮食风波”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阴影。而35年后,在东京审判中,也将“上海粮食风波”作为日本战争犯罪的证据之一指出。 因如此,民国二十年(1931),上海特别市社会局发表了《上海粮食计划纲》。该《纲》鉴于今昔之情势,特增订最新之计划,以谋本巿粮食之健全。
为了加强本地区的粮食管理,早在1933年2月上海闸北区和上海市就设立了谷料管理处。1934年8月又将该处改称上海市粮食管理所,归上海特别市社会局管理。次年9月,上海市粮食管理处处长张公权代表政府与米商八家签订“米业合同”,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来干预粮食市场。
而上海粮食管理所以后,经过许多变迁,直至1942年,南京粮食部上海市粮食局成立,从此,上海市的粮食管理开始由国家管理。
1942年春天,汪伪政权的粮食主管机关将江苏省粮食管理局和上海市粮食局进行合并,称为江苏省省长公署粮食管理局,局长是周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