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元什么通宝?
元通通宝是元代最早的钱币,也是元代最重要和唯一贯穿始终的一种钱币。自从蒙古族入主中原称王之后,其钱币便应运而生。由于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钱币的形制和材料均无定规。元通通宝版式极繁,有红铜、绿银、黄皮合金等多种质地,直径从2.7毫米到5厘米以上都有,且字体行草、真书、楷书皆有。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桂文书宝”和“庸书元宝”等异体字钱。
从年代上看,元通通宝跨宋、元、明三个朝代。由于元泰定帝脱脱当政期间苛政泛滥,民间造反成群,而当时泰定帝信奉和尚,使佛教盛行一时,许多寺庙私铸元通宝宝兴寺、福裕等钱,钱币背面铸有太极图等纹饰,书体多为篆书,书意为“敕受信官某甲流通之宝”。此钱铸行于帝脱脱之后,应是兴寺、福裕等钱之私铸者模仿铸钱,并非元文宗在位时所铸。元亡明兴,流散民间的大量元代钱币为明朝人所宝,以背“元”字者最为普遍,还有镌篆书“江南行钱币直一”或“行用钱直一”者。
由于元钱体大,明初禁止流通,仅许铸“止用以防奸伪”的禁钱。自洪武三年(1370年)始,又造“通行宝钞”,废弃铜钱。到洪武八年又恢复铜钱,但只许铸造“永通的当五铜钱”,禁止铸造钱币。直到明末,私铸钱之风仍很盛行。
从布局上看,元通通宝也颇具特色。元通宝每一字体皆左右翘翅而上下垂直,布局疏落,然规整之至,于疏落之中见整密,于自然之中寓精湛。
元代是一个大融合、大变革的时期。元代的政权在少数民族贵族手中建立,他们蔑视儒家文化,根本不重视文学艺术,造成社会审美风尚庸俗低下。元代的金银钱币,铸艺不兴,钱文朴拙,这从某种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舆论导向及人民的审美水平。尽管如此,元代的铜币制作之精,工艺之高超,仍为中国青铜艺术品中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