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印刷品如何鉴定?
日前,北京保利拍卖携手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古代书画专场”拍卖活动。此次拍卖会,共上拍371件书画作品。记者仔细观察发现,这些作品除1幅为当代作品外,其余370幅均为历史上著名私塾弟子所传。
提到古董艺术品,除了对其进行真伪鉴定外,衡量其是否有艺术价值、市场前景,还要看该艺术品的产生年代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作为“古”,它具有一定的历史重要性。作为“近代”,则反映了某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现状,更是收藏者关注的话题。
对于纸制品的收藏,除重视其内容、笔法及年代等外,还应该注重保存和使用的状况。特别是书籍,如果出现了非正常的纸张破损,那么,大概率是在运输、存储或翻阅途中产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尽量收藏新发现的原件,而且要注意新近修复或缀配的新旧痕迹。
当然,在真实可靠的前提下,还需要对每个时期的用纸、书体风格、册页装帧、书写习惯等有一个总体了解,这样才能在鉴别时做到眼疾手快。
古代印刷品收藏,应该注意什么
一是看版书印本,与现存的宋、元、明版本相比,清代的刻书业已走向衰落。清代的刻本,字墨浑穆、纸色黯黑,不薄不脆,经久读阅。但在字体结构上,比宋代刻本明显地显得方折硬脆。宋代刻本的字多舒展婀娜、钢瘦挺直,纸质特别娇嫩,稍一遇潮即会发霉。
二是校核存书,古代书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易遭涂抹篡改,甚至拼凑伪托,所以应当加以注意。如明代刊刻的《三国志》,所附裴松之注文,就有不少是来自唐代陈陆《汉魏丛书》者。
还有如明代杨慎的《升庵集》,卷二十三《古乐府注》中论《青青河畔草》一曲说:“按《古今乐录》,工歌者莫善于倚曲。”而在南朝梁萧统《古诗集》中,则作“见“歌”者莫善于倚曲”。仔细校对,杨慎之误不言而自明。
三是辨别旧本,一是从刻工上辨别。元代刻工,姓名多题在书版刻口左右,明朝各地书坊私刻,多不传姓名。清代以来,则皆不署姓名。二是从版式上辨别。历代版书,虽版式不尽相同,但都有其一定的格式。清代刊本,横纵页缝多数竖直,黑口,四周单边,或地纪。其次是黑唇白口,或白唇黑口。白口无黑唇,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书口单边白地,另一种是书口双行白地。清代刻本,普遍采用刻字、填五色、绣字、镶边饰等方法装饰版面,丰富多变,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