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与晚清四喜罐区别?

韦玉芝韦玉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更好——如何从民初的粉彩瓷器来鉴别年代? 粉彩是五彩的变种,二者在制作工艺上基本相同,都是“平涂”加渲染,只不过五彩是用单色原料(如纯蓝、纯红)平铺着色,而粉彩则是用两种颜色叠加着染。所以,如果仅看染色工艺,粉彩其实更应该被称作“复彩”。

不过,在明清时代,人们已经习惯把所有带彩色图案的瓷器都称作“彩瓷”了,以至于今天的人们也沿袭了这一叫法。正因为如此,当19世纪中叶西方陶瓷学者第一次在中国见到五彩和粉彩的时候,他们误认为中国陶工采用了西方的釉上颜料,从而赋予了这两种瓷器一个拉丁文新名称——“Famille Verte et Rose”——绿色和粉红色家族。

事实上,中国的古陶瓷学家们也是这么翻译的,只是他们认为这个拉丁文名字容易让人误解,因而又给一个新的中文名——“珐琅彩”——以区别于西方的“珐琅”(Enamel)。于是,这种原本由中国传统工艺制作的瓷器又被戴上了西方制造的“帽子”。 除了染色工艺外,要判断一件瓷器究竟是清还是民,我们还可以查看底足的刻字。

清康熙年间,为了控制瓷器的质量,朝廷制定了严格的检验制度,规定每烧成一窑瓷器,必须由监官验明质量后方可入库,凡有缺陷的瓷器都要标明缺陷形态并记录在案。这样,日后无论皇帝还是大臣们想欣赏一下新烧造的瓷器,都可以一目了然。

当然,这种制度也有其漏洞可钻。比如,有的工匠就会把“有裂纹”的瓷器标记为“有瑕疵”,然后在成品库挑出几件看起来完好的瓷器以供赏玩。然而,这些看似完好的瓷器其实暗藏着许多细小的裂隙,一旦碰撞或冷热交替,就有可能立即碎裂。

由于清康熙时的官窑瓷器数量并不是很多,而且都有官方记录的成品和残次品,可以找到明显的对照,因此我们仍然可以根据器物的底足特征来判定器物年代的先后。 至于民国时期的瓷器,由于当时政局动荡,经济混乱,各地产瓷区林立,加之没有严格的标准控制质量,因此这一时期的瓷器质量低劣,仿制频繁,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要判断一件民国的五彩或粉彩瓷器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民国作品,恐怕只能靠查对当时的窑口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