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国一04年壹圆金币吗?

查爱华查爱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28年,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颁布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规定含银量为23.5%的1元金币为“本位币”,以辅币1分、2分铜币为主币,铸行银元、镍币。南京中央造币厂最先铸造发行。1935年法币发行后,由于和白银挂钩,纸币大量贬值,造成民间大量囤积金银,为了稳定市场,1937年起开始大量印制面值不高的金属货币,到抗战胜利时,法币已贬值至不能兑换英镑、黄金等硬通货的程度。 在1935年到1945年间,确实铸造发行过一种正面写着“壹圆”面值的圆形银币——这种形制的银元和现在的纸币很相似,但材质是纯银的,而且重量也是标准的五盎司(1盎司=31.1035克)。 但这类钱币不是纯金制造的。当时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措施之一就是允许私人铸造银币,条件是必须是白银原料加工铸造且必须上缴关税。 因此这一类银元虽然称为“金圆券”或者“银圆券”,但实际上不是严格意义的金属货币。它们的材料虽然是金属,但是性质已经类似于今天的纸钞了。因为在历史上,这类银元发行数量巨大,远远超过了当时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所以实际上是一种“透支货币”。

在1935年到1945年期间,这类“透支货币”发行量大约占到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5%~6%,到了抗战尾声甚至达到了15%以上。 由于这种“透支货币”是以白银为背书的,而当时国际市场白银价格大约是每盎司12美元左右,所以它的价值比法币高不了多少,也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因此在流通环节遇到许多困难。它只能在官方之间进行结算和调拨,或者是作为外汇向外国政府购买物资,而不能像真正的货币一样在民间自由流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