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多宝阁风格?
多宝格,又称作“百宝箱”“万花筒”等,是室内陈设的一种家具。因其可以陈列饰品、古董字画等物品,犹如古玩店或是艺术品商店一般,故有此称。 多宝格的造型丰富多样,或为柜式,或为橱式,有的四腿悬空,有的则安放在台面上。其工艺及用料亦十分讲究。多为束腰,并带有镂空雕花,腿部多有圆弧造型,并有腿足;有些还带有托腮。在材质上,除了普通的木材之外,也有不少家具使用乌木、檀香木、红木等质地坚实、纹理美观的名贵木材制作,并在上面雕刻各种花纹图案。 清中期以后,随着审美趣味的转向以及民间雕工势力范围的扩大,这种风格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并有了多种多样的变化和传承。不过,清晚期及民国时期的这些作品由于过于追求装饰效果,往往会忽略结构和功能上的合理性,大多不够结实耐用。这大概是受“样式雷”后人的影响,他们在设计建筑的同时也参与了晚清民初的家具设计,只不过他们的那些作品大多已无法见到。
说到多宝格,就不得不提一提它和文玩的关系,因为这两种物件儿确实常常搭配出现。文玩家中有养雅玩俗之分。多宝格主要用于摆放赏玩小品,比如小挂件、牙角雕件、木雕件、玉石雕件、陶瓷器、杂项等。不过,从材质上看,这些似乎更接近于文房用品,因而多宝格也被称作“文玩柜”。 此外要注意的是,虽然多宝格的主要功能是展示,但一些特别设计的多宝格还有存储的功能。对于没有这个功能的柜子,就可以将它称为“首饰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