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候的时钟叫什么意思?

羊卿文羊卿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的图片,是1933年上海永利化学工厂的时钟。这个钟的造型很特别,分针短小,时针粗大,而且没有刻度,这和我们今天看到钟表的样式大不一样。这是因为:在民国时期,我国的钟表制造业还比较落后,绝大多数的钟表都是从欧洲和日本进口的,像这样的“进口钟”在当时非常受欢迎。而这个钟的造型,就是仿照150多年前意大利制造的钟摆的形状制作的——因为我国当时绝大多数的工业产品都是模仿国外产品的,包括钟表在内。上图中的这个钟摆,看起来是不是和上面的图片一模一样呢?只不过把上面的字母替换成了汉字而已。 这个奇怪的没刻度的时钟,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它并不只是一个计时工具,而是一个“报时器”——它的指针会按照预设的时间比例进行移动,比如设定了上午和下午敲钟各一次的话,指针就会按照1:4的比例进行移动;如果是设定每十分钟响铃两次的话,那就等于一分种响铃一次了。所以用这种时钟来计时的原理和现代的石英表差不多,只是不能精准到秒罢了。 这种奇怪的钟之所以被制造出来,据说是因为当时的西方人认为中国人不会制造钟(实际上中国的钟历史悠久),而外国人又不喜欢这个奇怪的样子(其实外国人也很难接受中国式的钟表样子),因此这个样子正好契合了两方的需求,因此就风靡一时了。

不过,尽管这种形式的钟很受追捧,但是其计时精度不高、价格昂贵且需要配合钟锤或钟摆才能运行的特点还是让这种时髦的东西没有流行多久——很快就被更加精确的机械手表所取代。如今我们看到的钟表的样式,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中后期逐渐定型的。 不过,虽然这种钟已经被时代遗弃,但它却并没有消失。现在这种钟仍然在一些地方保留着,并且成为了这些地区标志性建筑的一部分。比如在山西省浑源县的文庙,就有一座明代的“钟楼”,里面就悬挂着这样一座奇特的钟。另外,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也有这样一座明代的钟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