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器有收藏价值吗?
题主说的应该是指文物修复师的收藏吧,我父亲就是研究青铜器的,以前在文物单位的时候,经常收到一些损坏的文物,这些文物大部分是战争时期受损的,也有部分是文革时期被人砸坏的。虽然经过修复恢复原形,但是因为曾经受到伤害,留下一些难以复原的痕迹,所以这些被修复的文物又多了一些“残缺美”,这种“残缺美”不是指文物本身完整无缺,而是说它们都经历过苦难,身上留下了“伤痕”。因为这些都是曾经受到破坏的文物,能够修复完好并且复原其原有的韵味,所以这类文物还是非常值得珍藏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比如说文物的原件因为年代久远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已经损毁或者消失,但是这件文物的造型和纹饰又在其他文物上有体现,那么可以将这个文物复制出来,它的原始状态虽然不复存在,但是这种存在意义仍然是有价值的。比如父亲曾经复制过一件商代铜方鼎,这件方鼎因为年代久远,身长满了绿色的苔藓,有些部位还因为断裂缺损,经过仔细的研究,按照原样式进行打磨、塑形,终于复制成功。虽然现在这件复制品已经不再像原件那样充满沧桑之感,但它仍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我家非常有意义的馆藏。
还有一类文物虽然是后世仿制的,但是也值得收藏,因为这些仿品做工精良,形制考究,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比如在我家墙上就挂着一副长150厘米的汉代织锦,全幅图案由两只鸿雁和一行流云构成,下面有一排小字绣着“雁信”两个字。据专家介绍,古代的丝绸织锦由于年代久远,容易破损,所以保存下来的真迹并不多见,而这件汉代织锦虽然也是复制品,但是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先要根据织物残留的纹路和颜色确定原先的形状和色彩,然后按纹理一层层打眼儿,再用彩线按照原来的色彩加以复原,最后才形成现在的模样。虽然这件艺术品是后人制作的,但是它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信息却是真实的,因此这样的文物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应当妥善保存。